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5月31日
老顽童和老小孩
􀳂廖天元
  周末,一屋阳光。我窝在沙发里看《黄永玉传》,电话突然响起。父亲吞吞吐吐、嗫嗫嚅嚅,让我记住他的银行卡密码。我心下大急,在一番劝导之后,父亲终于道出原委,他和母亲又吵架了。这老两口年轻时恩爱,老来却彼此都看不顺眼,隔三差五地牙齿咬舌头。我赶紧说马上就回家,有啥事回头商量。
  老家在五六十公里外的乡下,我心急火燎地发动车,加大油门一路疾驰。初夏的五月,天蓝绿净,车窗外闪过一帧帧“手把青秧插满田”的乡村景致……此时,我的心绪仿佛被天地间深深浅浅的绿抚静,突然醒悟,难道这又是父母亲耍的一次“把戏”?
  这样的“把戏”,父亲和母亲已经上演了好几次。每次听他们疾声厉色地控诉,似乎天崩地裂,但只要我一回家,母亲就开始张罗一桌饭菜,父亲也忙前忙后地到小院扯葱摘菜,仿佛一切未曾发生,让我有些云里雾里。但这次父亲似乎在做最后的告别,让我提心吊胆,心有余悸。
  想起读到一半的《黄永玉传》,脑海里便不由闪现老顽童和老小孩两个形象。父亲这样的举动算老顽童还是老小孩?
  黄永玉是典型的老顽童。这个“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活得通透,过得精彩。读书时一路留级到小学同学都有二百多人。十多天不敢回家,害得父母组织人到河里打捞。70岁以后的人生处处开挂,80岁时上时尚杂志,90岁开个展,93岁飙法拉利。90岁时自称90后,中央电视台白岩松采访黄永玉后对他无比尊崇:老了,就做黄永玉这样的老顽童。
  老顽童大多性格诙谐,喜好玩耍,心思纯粹,生活多彩。按这样的标准,父亲自然不算。那么算老小孩么?老小孩这个词说起来真有点意思。小孩一般很天真任性,老人一般很睿智,很沉稳,按道理两者扯不上关系。加在一起,逻辑很难自洽。但恰恰这个矛盾的词语,无比形象地描述了现实中一部分老人“返老还童”的现象。老小孩总喜欢别人哄着,喜怒无常。这就有些让儿女们为难和难为了。
  狂奔回家,绷着脸,跳下车进屋,我却惊得连退两步。家里乱糟糟,许是几天没收拾了,母亲也不在家,父亲闷在堂屋里抽着烟,袅绕的烟圈熏着一头白发。还是父亲先开口,他小心翼翼问我,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七十来岁的人了还这么闹腾,我的脸色有好看的吗?我正想大发雷霆,可突然却泄了气,父亲那样的语气,像极我小时候挨打后的“心酸”,一瞬间我的气就消了。
  原来,父母这次吵架竟是因为家里新买的电饭煲。母亲识字少,不会使用繁多的蒸煮煲汤等功能,身为村小教师的父亲好为人师,屡次三番教下来,“学生”却总是记不住,不是忘了掺水,就是忘了按启动键,于是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最后发生了“语言暴力”。这次,母亲冲出厨房闹革命,说被父亲批评教育了一辈子,已经“罢工”示威三四天了。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家里一团糟,失去母亲的照料,只会教书的父亲自然“寸步难行”,让我记住银行卡密码似乎也顺理成章。
  面对“老小孩”般的父亲母亲,我不禁哑然失笑。借由《不成熟的父母》作者琳赛·吉布森的话说,“他们像小孩子一样需要许多的关注、服从和积极的反馈,只有这样他们的情绪才能保持稳定。但是他们却不像小孩一样,能够从关注中收获成长。”看来,我曾经眼里高山大海一样的父母亲,终是老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在岁月面前认了输:进了商场,转了半天却也找不到出口;一小时前交代给我的事,一小时后又打电话来告诉我……
  人到中年,我一边感受着儿子蹭蹭地长大,一边感受着父母日日紧逼地衰老。生命的两端,让我成为一座桥,一头牵着儿子,一头连着父母。看着天色不早了,我催父亲把母亲请回家,给我煮碗我最爱吃的酸菜面。心领神会的父亲自然明白,大步流星地出去了。大约20多分钟后,我远远就看见父亲母亲一前一后走在田埂上,父亲把手背在后面,我猜想手里拿的是刚摘的青菜与小葱。

Copyright © 2006-2008 chiznews.com
  主办单位:池州日报社
  地址:安徽省池州市东湖中路315号 联系电话:0566--2037332 PostCode:247000
  备案号: 皖政新办备06018号 ICP号:皖ICP备 0600904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