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7日
执法有“导航” 治理有“良方”
□记者 陆寒芳
“呼叫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收到,请讲!……11月9日上午,青阳县丁桥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员周刚手持“执法导航”,根据其语音提示,选择“机动车车主当事人不在现场”场景,随后对路边一辆违章停车的大货车进行拍摄,并上传至“执法导航”。后台将通知车主10分钟内驶离,如未驶离,辖区交警将对车主进行处罚。
“自从有了这个,我们再也不担心出现法条记不住、记不全、记不准的尴尬局面,执法不仅底气足了,也更规范了。”周刚指着手中的好“帮手”——“执法导航”笑道。
推行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是促进基层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随着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执法权限下放基层的同时,基层综合执法却面临着能力提升难、规范行为难、信息联通难、执法监督难等难题。
“我们大队现有8名队员。丁桥镇是工业镇,辖区内企业较多。除日常城镇管理工作外,还要对企业开展环保、安全等方面执法检查。”丁桥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长夏晨介绍说。乡镇街道人少事多,综合执法覆盖面广,执法环境日趋复杂,执法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愿执法、不会执法的现象。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司法局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以问题为导向,将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有效措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这既是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改革的重点难点。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要求,‘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我们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突出信息化支撑,创新研发‘执法导航’,让执法依据明晰化、执法流程规范化、执法监督智能化,推动实现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玉兵说。
市司法局从《安徽省赋予乡镇街道部分县级审批执法权限指导目录》中梳理出427项行政处罚事项,划分出高频事项、普通事项,并对233个高频事项逐项明晰法律依据316条,导入“执法导航”后台法规数据库。
为规范执法,市司法局对赋权行政处罚事项,逐一规范编制操作流程、办事指南,细化裁量基准。“我们按照先简易、后一般的思路,梳理出14个执法部门适用简易程序行政处罚事项35项、适用轻微免罚事项71项。”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修燕介绍说。这些执法事项通过“执法导航”,实现信息化展现和引导,让基层执法人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对”,做到同类事项一把执法“标尺”量到底。
夏晨告诉记者,在“执法导航”的辅助下,丁桥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基本杜绝了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不严格不透明等情况,“特别是‘执法导航’的语音播报功能,能现场向当事人阐述其违反了哪项法条,起到了很好的普法效果。当事人普遍配合度高,并自觉减少类似违法违规行为。现在镇上占道经营、违章停车等现象明显减少。”
“执法导航”集执法记录仪、对讲机、智能导航为一体,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动行政执法全过程网上流转。市司法局通过“执法导航”联通全省执法监督平台,建立基层行政执法数据库,并依托市县两级城市大脑建设综合指挥平台,实现执法信息归集、联通共享、实时监控、模型监测、研判预警,提高监管执法效率。“执法过程中遇到难题,我们可以通过‘执法导航’与市县司法部门联系,获得实时指导。执法全过程记录、可回溯管理,对我们执法人员既是监督,也是保护。”夏晨表示。
“执法导航”自今年6月下旬在丁桥镇等4个乡镇试点应用以来,已办理涉及违章停车、占道经营等行政处罚案件69件,逐步实现试点乡镇综合执法公正、规范、高效运转。
市司法局以科技赋能,破解基层法治难点堵点,进一步提升群众和企业的司法获得感。该局搭建“池州智格”信息化调度平台,推动民政“网格”、公安“警格”、卫健“医格”、司法行政“法格”四格合一,全面构建“一线式+一站式”解纷体系,实现纠纷化解成功率99%。研发“五免”助手,在全市开展证明免交、证照免带、办事免跑、政策免申、轻微免罚“五免之城”建设,前三季度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满意度居全省第一。
杨玉兵表示,将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立足司法行政职能,不断升级完善“执法导航”,从试点乡镇逐步向全市推广应用;持续加强“五免之城”建设,进一步擦亮“‘池’久满意”营商环境品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具有池州特色的解纷体系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把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法治为民的硕果。
“呼叫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收到,请讲!……11月9日上午,青阳县丁桥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员周刚手持“执法导航”,根据其语音提示,选择“机动车车主当事人不在现场”场景,随后对路边一辆违章停车的大货车进行拍摄,并上传至“执法导航”。后台将通知车主10分钟内驶离,如未驶离,辖区交警将对车主进行处罚。
“自从有了这个,我们再也不担心出现法条记不住、记不全、记不准的尴尬局面,执法不仅底气足了,也更规范了。”周刚指着手中的好“帮手”——“执法导航”笑道。
推行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是促进基层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随着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深入,执法权限下放基层的同时,基层综合执法却面临着能力提升难、规范行为难、信息联通难、执法监督难等难题。
“我们大队现有8名队员。丁桥镇是工业镇,辖区内企业较多。除日常城镇管理工作外,还要对企业开展环保、安全等方面执法检查。”丁桥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队长夏晨介绍说。乡镇街道人少事多,综合执法覆盖面广,执法环境日趋复杂,执法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愿执法、不会执法的现象。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司法局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以问题为导向,将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有效措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这既是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改革的重点难点。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要求,‘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我们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突出信息化支撑,创新研发‘执法导航’,让执法依据明晰化、执法流程规范化、执法监督智能化,推动实现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玉兵说。
市司法局从《安徽省赋予乡镇街道部分县级审批执法权限指导目录》中梳理出427项行政处罚事项,划分出高频事项、普通事项,并对233个高频事项逐项明晰法律依据316条,导入“执法导航”后台法规数据库。
为规范执法,市司法局对赋权行政处罚事项,逐一规范编制操作流程、办事指南,细化裁量基准。“我们按照先简易、后一般的思路,梳理出14个执法部门适用简易程序行政处罚事项35项、适用轻微免罚事项71项。”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修燕介绍说。这些执法事项通过“执法导航”,实现信息化展现和引导,让基层执法人员“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对”,做到同类事项一把执法“标尺”量到底。
夏晨告诉记者,在“执法导航”的辅助下,丁桥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基本杜绝了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不严格不透明等情况,“特别是‘执法导航’的语音播报功能,能现场向当事人阐述其违反了哪项法条,起到了很好的普法效果。当事人普遍配合度高,并自觉减少类似违法违规行为。现在镇上占道经营、违章停车等现象明显减少。”
“执法导航”集执法记录仪、对讲机、智能导航为一体,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动行政执法全过程网上流转。市司法局通过“执法导航”联通全省执法监督平台,建立基层行政执法数据库,并依托市县两级城市大脑建设综合指挥平台,实现执法信息归集、联通共享、实时监控、模型监测、研判预警,提高监管执法效率。“执法过程中遇到难题,我们可以通过‘执法导航’与市县司法部门联系,获得实时指导。执法全过程记录、可回溯管理,对我们执法人员既是监督,也是保护。”夏晨表示。
“执法导航”自今年6月下旬在丁桥镇等4个乡镇试点应用以来,已办理涉及违章停车、占道经营等行政处罚案件69件,逐步实现试点乡镇综合执法公正、规范、高效运转。
市司法局以科技赋能,破解基层法治难点堵点,进一步提升群众和企业的司法获得感。该局搭建“池州智格”信息化调度平台,推动民政“网格”、公安“警格”、卫健“医格”、司法行政“法格”四格合一,全面构建“一线式+一站式”解纷体系,实现纠纷化解成功率99%。研发“五免”助手,在全市开展证明免交、证照免带、办事免跑、政策免申、轻微免罚“五免之城”建设,前三季度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满意度居全省第一。
杨玉兵表示,将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立足司法行政职能,不断升级完善“执法导航”,从试点乡镇逐步向全市推广应用;持续加强“五免之城”建设,进一步擦亮“‘池’久满意”营商环境品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具有池州特色的解纷体系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把主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法治为民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