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07日
市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所通过“抓检测、强监管、重宣传”,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压舱石——
让食品安全“看得见”“管得住”

  □ 记者 陈淑芬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池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和蔬菜水果“打交道”,和试剂仪器“做朋友”,他们的工作繁琐、不容差错,因为这关乎每一个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他们来自市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所,是农产品从田间走向餐桌的一道“坚固防线”。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市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所,在现场看到,检测室里的专业检测设备一应俱全,质检人员各司其职,正对样品进行一一处理。

  该所技术负责人金来加告诉记者,遵循“公正、科学、守信、高效”原则,农产品上市之前,他们首先需要抽取样品进行检测并记录归档。“我们采用赛默飞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等先进设备,最快十分钟就可以出结果。”金来加说,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半点马虎。除了对市域内各农产品生产主体生产的农产品开展抽检,该所还负责对农贸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开展快检,以免出现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残留等问题。

  “我们已经免费为生产黄精、金银花、茶叶等市域内‘名特优’农业企业提供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残留检测服务700余批次,累计免收费用超百万元。”该所质量负责人方向丽说,近年来,他们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帮助本土优质农业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实现产品低端同质化向高端绿色化转型。同时,建立检验检测特派员制度,定期安排专业检测人员到农贸市场抽检样品,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已实现城区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和各镇街农产品检验检测服务全覆盖。

  截至目前,我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已从2003年的75%提升至2022年的99%以上,农产品抽检量达到2.5批次/千人;近五年累计快检7106批次,合格率99.9%,安全例行检测和省、市级专项监测3000余批次,合格率99.4%。

  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压舱石,除了高标准监测,也要全方位监管。

  “为提升监管能力,我们采取主动查处和举报查处相结合,日常巡查与飞行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全面履行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构筑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化监管体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农科院院长朱永胜说,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监管人员120人次,开展豇豆农药残留等专项整治行动27次,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作为池州市青少年农业科普基地,如何加大宣传普及力度,让青少年也能亲身体验“把好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工作,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近年来,市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所积极通过“开放日”“活动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向青少年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引导青少年树立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理念,全力打造全市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观摩蔬菜农残速测演示、观看《“舌尖上的安全”守护者》宣教片、聆听农业专家科普专业课……11月22日,池州市第二中学40名学生来到市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所进行集中观摩学习,近距离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活动现场,质检人员耐心为学生们讲解农产品检测程序、仪器操作方法等内容,现场气氛轻松,学生们时而举手提问,时而动手参与,在互动中增长见识。同学们纷纷表示:“这里可以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我国居民饮食的巨大变化,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我们所自2003年成立以来,便一直专注自身建设,已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农业委员会资质认定及考核评审,并获得了双证书。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教育,让群众买到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市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所负责人李振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