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3年12月09日
潘平鑫:
扎根高山 丹心为农
  □ 记者石泽丰
  位于石台县七都镇七井山村的叶家山,近10亩的山坡上,300多头肉猪悠闲拱地,头头膘肥体壮。“今年前10个月,生猪出栏数650头,毛收入达到30多万元。”谈起养猪的效益,养殖户何光荣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感激地说:“这多亏潘平鑫对我们养殖户的悉心指导,我们养的猪很少得病。”
  何光荣口中的潘平鑫,正是池州市政协委员、石台县七都镇农技站副站长。1986年,潘平鑫从宿县农校毕业后,一头扎进了七井山这片高寒而贫瘠的土地,在这里当起了一名普通的农业技术员。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村民畜牧防疫问诊把脉,这一干,就是37年。
  当时,七井山家家户户养猪、养牛,靠养猪增加家庭收入,靠养牛耕田犁地。农户遇到猪、牛生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潘平鑫。潘平鑫深感肩上的责任。他说:“他们来找我,是对我的信任,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上世纪,一头猪、一条牛,对农户来说,是一笔重要的财产。只要农户找上门,潘平鑫总是二话不说,背上药箱就走。七井山山路多半崎岖,需要靠双脚行走,无论是风雨之时还是深更半夜,农户找上门来,他都即时出诊。“牲畜的病重要,我理解老百姓急切的心。”37年来,他不知走过多少崎岖的山路,钻过多少低矮的猪栏,进过多少恶臭的牛棚。
  岁月悠悠,初心未改。尽管农村养殖业发生了变化,牛不再养了,生猪养殖开始走规模化的道路,潘平鑫还是心系农民、情系农业,他刻苦钻研兽医专业知识,主动联系包保养殖大户,按时给养殖户牲畜打疫苗。看到身边有这么好的高级兽医师,原本在外打工的何光荣,2019年回到七井山,成立石台县七都镇七井山养殖家庭农场,进行规模化生猪养殖。“农场成立初期,潘平鑫两三天就过来一趟,耐心指导我如何做好养殖、运输、屠宰等环节的清洗、消毒工作,教我在养殖场出入口铺洒石灰,对进出车辆进行消毒,降低动物感染风险。4年来,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提起潘平鑫对自己的帮助,何光荣有些兴奋。据了解,像何光荣这样长期结对联系的养殖大户,潘平鑫包保的有10多家。
  随着脱贫攻坚成果的持续巩固和乡村振兴工作的加速推进,七井山的农户已经按下增收致富的“加速键”。看到农户凭着专业养殖和种植阔步走上致富之路,潘平鑫倍感欣慰。他表示,将坚守农业技术推广岗位,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基层访大户、进基地、研市场,向党委、政府提出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提案和社情民意,积极争取各级对高山特色产业发展一以贯之的支持,让七井人民过上更加富裕富足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