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1月12日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以主题教育为引领,紧扣“最干净景区”创建、和美乡村建设,深挖全乡古村落历史文化内涵 ——
“村景融合”,让古村宜居宜业更宜游
  □记者汪玉
  自然村的沿河荒山,经环境整治后,蜕变成旅游景点;改造后的古村落里,烟火气与文艺范儿并存,吸引众多游客和投资者……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以主题教育为引领,紧扣“最干净景区”创建、和美乡村建设,深挖全乡古村落历史文化内涵,“村景融合”让老百姓吃上“旅游饭”。
  岁末年初,记者来到九华乡老田村,古村玉带河沿岸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挖掘机正在进行雨污管道施工,村口的祠堂广场上,工人们忙着铺装石板。在他们身后,一条整洁却不失“年代感”的石板路,沿着玉带河溯流而上,与古民居融为一幅生动的水墨画。
  “河道上的杂物被清理了,河水清了,石板路取代水泥路,记忆里的老田村好像又回来了。”81岁的吴纯本是地道的老田村人,看着眼前古村的变化,颇感欣慰。他告诉记者,玉带河环抱古村,以前,不仅河床逼仄,河面还被预制板封住堆满杂物,两岸的菜地、堆场等更是杂乱无章。而现在的玉带河,完全是另一番模样,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的民居干净整洁。
  在吴纯本的指引下,记者沿着玉带河畔漫步,茶馆、古琴教室、电商直播工作室等相继映入眼帘。来自江苏徐州的汤可义是一名古琴老师,在河边经营一间古琴教室,吸引了不少城市青年前来拜师学艺。
  整治后的村庄环境,唤醒了古村历史文化底蕴,让老田村的文艺氛围愈来愈浓。“目前,我们村有60余家民宿,生意都很不错,夏天我们还办了音乐会,吸引了不少美术生过来写生。”吴朝华是老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告诉记者,为呵护“最干净景区”的创建成果,村两委对进驻玉带河沿线的商家要求很高,“杜绝低端的餐饮行业,主要以文创、非遗、轻食为主,让游客有‘慢生活’的体验感。”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九华乡积极推进“最干净景区”创建工作,持续巩固环境整治成果。截至目前,已完成老田精品示范村1300米雨污管道、70座雨污水井修建,金地南路3600平方米石板铺装,1.5公里杆线下地、2公里河道清理。同时,拆除沿线500余平方米附房和搭建、400平方米院墙、河面上357平方米预制板,修缮古石桥2座、古井1座,整治房屋立面3户。
  “最干净景区”创建,让古村落重焕生机;和美乡村建设,则让九华乡的广阔田园,蜕变成自然公园。
  山涧旁铺上平坦的草坪,是绝佳的露营地;石板路和吊桥串成林间步道,漫步其间一步一景;清澈的瀑布飞流直下,印月潭里鱼儿嬉戏……隆冬时节的九华乡柯村行政村广胜中心村一处临北的山谷里,经过改造建设,“一月印水,三潭齐明”的美妙景观得以重现。
  “家门口的风景这么美,我寻思着把家里房子改造改造,咱也吃上旅游饭。”柯村村村民章传信最近忙着打听开办民宿的流程,忙碌中透着喜悦。他向记者介绍,“三潭印月”又被称为舒潭印月,是九华山古十景之一,近年来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而逐渐淡出游客的视野,当下依托和美乡村建设,景点原貌重现后,已经有不少外地客商前来寻访农舍计划开设民宿。
  据了解,2023年以来,九华乡全面整治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擦亮乡村底色,完成小岭中心村环境整治8600余平方米,清运土方8000余立方米,铺设绿化草皮1600余平方米,同步推进老田村小岭等片区污水工程建设。与此同时,九华乡强化重点区域整治,完成柯村农贸市场周边17户376.34平方米违建架棚和柯村老街两侧12户伸缩棚拆除工作,并开展农贸市场周边房屋墙面美化工作。
  “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永远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以此为基础,通过‘双招双引’,盘活集体及群众闲置资产,丰富旅游业态,增加群众收入,稳稳托起百姓的‘金饭碗’。”站在2024年的门槛上,九华乡党委书记许仁武向记者描绘该乡村宜居宜业的新图景,言辞恳切、眼神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