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丁满莲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
近年来,东至县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为引领,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为抓手,以破解信访积案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以夯实基层治理平台为依托,持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取得一系列成绩:东至县获评“全省信访工作优秀单位”称号;花园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入选“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香隅镇漕东村、木塔乡大田村、洋湖镇永济村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昭潭人民法庭被省高院命名为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
打造省际“平安边界”
“非常感谢昭潭‘共享法庭’帮我讨回彩礼钱,缓解了我的经济压力。”1月22日,签署调解协议后,江西籍男子杨某一再对昭潭人民法庭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2022年,杨某与龙泉镇汪某订婚,前后支付彩礼、“三金”以及过门红包等费用20万余元。2023年,双方分手,在退还彩礼等费用问题上产生纠纷,杨某向昭潭人民法庭提起诉讼。承办法官迅速启动“共享法庭”机制,第一时间与鄱阳县石门街法庭联系,通过微信、电话等“背对背”沟通方式释法明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借助远程互联网开庭,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了调解协议。
东至县是安徽省的“南大门”,与江西省的鄱阳县、彭泽县、浮梁县相邻,百姓往来密切,通婚、经商、务工频繁。如何做好跨界跨域基层社会治理“文章”,是摆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必答题”。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近年来,东至县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会同鄱阳县、彭泽县、浮梁县创新“联建、联调、联治、联防”工作法,探索建立跨省联防协作、边际乡镇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皖赣边界家事联调中心”,建设“皖赣边界司法联动共享法庭”,打造省际“平安边界”。共处理、化解跨界跨域矛盾纠纷100余件,化解率95%以上,其中复杂纠纷70余件,无一例“民转刑”案件。
2023年,《东至县深化跨界跨域纠纷化解工作,全力打造省际“平安边界”》在《安徽信息(情况专报)》刊发,典型经验还在全省“枫桥经验”大会上分享。
解锁基层治理“新打法”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动工,我家的半亩田就被大户流转了。”在张溪镇塔石村,村民张斌(化名)指着一处正被填平的废弃养殖塘开心地说。在过去的数年间,为恢复被这块闲置农田,张斌曾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
据悉,该养殖塘所在地属塔石村102户村民,占地40亩,2013年流转给张某养殖龙虾,次年被叫停后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村民纷纷要求张某恢复农田耕种,张溪镇政府也多次协调,但因此地地势较低、汛期经常被淹,张某无力复耕。为破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去年张溪镇积极争取并将该地块纳入高标准农田实施项目。
“我的心,是政府给捂热的。”张斌肢体有残疾,妻子患有肺癌,家境非常困难。当地政府帮他家申请了低保、残补,上个月还给他家送去2万元的困难救助款。“我准备做点小生意,把日子过好才是正理儿!”张斌说。
张斌的转变是东至县在张溪镇开展基层社会治理专项整治试点成果的一个典型案例。专项整治期间,县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度,驻镇工作专班具体督促指导,张溪镇党委政府狠抓作风建设,主动落实“强堡垒、微网格、建机制、创平台、促联动”工作法,成功化解一批信访重点积案难案,依法打击数例涉及社会治安滋事扰序、涉黑涉恶信访领域内缠访闹访,以及以访牟利、教唆他人上访等非法行为。2023年,张溪镇受理信访事项80件,较2022年下降51.21%,初信初访化解率提高近20%,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2023年5月,东至县总结试点经验,在全县开展为期4个月的基层社会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引导乡镇因地制宜探索基层治理有效做法。
“花式”调解矛盾“不上交”
“老徐,咱俩一起订农资、防治病虫害,可节约了不少开支呢……”隆冬暖阳下,花园乡花园村檀坡组200余亩油菜地间,传来大户徐义财和刘文章的谈笑声。
和谐的一幕,让人很难想象去年5月份他们还是对“冤家”。
2023年初,两人由于流转的地块相互交织、管理不便而产生纠纷。花园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将关口前移,运用“红星工作法”及时上户调解,取得“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
东至县有15个乡镇、54万人口,用“绣花功夫”把治理脉络浸透到每个角落,不仅绘就了宜业宜居和美乡村,更是从源头上推动“治理”迈向“智理”。
“叮咚……”随着手机专属信息声的响起,木塔乡党委书记刘炜习惯性点开“数字木塔”微信小程序,及时查看并处理相关工作。
“‘数字木塔’微信小程序包括群众端、网格端和电商端三大服务模块。通过小程序群众可查询便民服务、反映诉求等,网格员可省去日常走访中排查和纸质化记录工作,‘木塔优选’农产品可走向全国。”刘炜介绍,通过“数字木塔”网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务,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动静结合、多级联动”的新型治理网格,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乡”的数字化基层治理新格局。
时代在变,形势在变,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也在变。东至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转化运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探索出众多“花式”治理新模式。
县委成立为民服务“多线合一”办公室,严格落实“首接负责制”;县综治中心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新模式,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洋湖镇以乡风文明评议为切入点,亮出“有事找我”品牌;东流镇全面推进“无访村”建设,其中金山村以“五心工作法”实现连续十九年本地村民零上访;香隅镇将“荷”文化融入基层治理工作;胜利镇推行“板凳会”制度听民声、解民忧;“道德积分超市”遍地开花……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在东至,一张“群防群治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新型社会治理发展新图景,正如阳光般照耀在54万人民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