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3月01日
铜冠池州公司:从亏损超十亿到盈利“五连增”

  图为铜冠池州公司正在调试中的10万吨锌合金生产线。
  □记者 何霞通讯员 张军文/图
  新建的10万吨锌合金产业基地热火朝天,设备调试、场地清理有条不紊;2000多平方米锌基多金属新材料研究院加紧建设,一台台崭新的仪器泛着金属光泽……行走在安徽铜冠有色金属(池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铜冠池州公司”)厂区,一幕幕产业转型升级新景象在眼前铺展开来。
  谁曾想,就在5年前,企业在十年间累计亏损达12.8亿元。以技术升级、管理升级、市场升级等多个途径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是铜冠池州公司实现扭亏脱困的秘诀。不仅起死回生,还从2019年起实现了盈利“五连增”。2023年,企业利润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6亿元,增幅4%,创1958年建厂以来最好业绩。
  “危”中寻“机”找准路子
  “当前,铅锌行业将围绕稀散金属回收利用展开第三轮竞争,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前提是必须走以技术为引领发展道路。”该公司负责人这样分析行业竞争态势。2019年之前,受市场加工费低迷、产业链不完善、装备水平限制等各种因素困扰,企业一度陷入连续严重亏损困境,仅2017年全年亏损高达1.5亿元。当时厂里上下士气低迷,许多员工感到前途迷茫。在围绕铅锌加工费展开的第一轮行业竞争中,企业在剧烈的市场冲击下变得步履蹒跚。怎么突围?延伸产业链、增强与市场的黏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走出一条从低端低效传统产业中成功转型的发展之路。该公司党委班子成员对于如何扭亏脱困达成共识。
  方向对了,努力才有意义,路再远也会到达。2018年,铜冠池州公司根据铅锌联合冶炼特点,运用铅冶炼三连炉处理锌浸渣技术实现铅锌联动生产,实现铅锌资源综合回收和循环利用重大突破。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盘活了企业,还大大延伸了铅锌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公司发挥铜铅锌多金属综合回收技术优势,构建资源综合回收、危废协同处置产业生态圈,打破原料采购、生产工艺瓶颈,在围绕高富含原料回收展开的铅锌行业第二轮竞争中逐渐站稳脚跟。2023年,铜冠池州公司全年回收铜金属量4053吨、锌金属量10799吨,同比分别增长8.3%、15.2%。面对第三轮行业竞争,公司党委将铟镓锗等稀散金属资源回收利用提上工作日程,正联合安徽工业大学开展铟镓锗富集回收工艺研究,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迈开步子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正在建设中的铜冠池州公司科创中心,楼顶的几个大字熠熠生辉。从2018年开始,公司从单纯生产传统锌锭向制造锌合金产品延伸,不断拓展基础合金、高端合金材料产品。去年,公司坚持市场导向,狠抓金相图谱基础研究,聚焦产品性能改善,“铜冠”牌锌合金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走进科创中心,一条长廊串起了实验室和办公室,琳琅满目的实验仪器有序摆放。该公司通过建设锌基多金属新材料安徽省产业研究院科研平台,抢占科技创新发展先机。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汪九初介绍,研究院将主要聚焦锌合金、多金属回收、铟镓锗协同回收三个研究领域。
  与此同时,铜冠池州公司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积极引进、培育高技能人才。近年来,企业成功引进6名博士、教授,并明确了各自研究方向。不久前,公司聘任的科技副总、池州学院实训中心主任昌杰博士首次为20多名技术人员开展了“相平衡和相图”理论培训。“把‘引高’与‘内培’结合起来,助力本土优质人才成长。”汪九初介绍,近年来,公司通过博士引领,以理论培训和科技项目研究为抓手,不断夯实企业转型升级人才支撑。
  实干笃行挑起担子
  几年前的荒地,如今厂房错落有致;曾经偏僻的厂区,现在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公司10万吨锌合金项目正抓紧调试设备,正式投运迎来倒计时。”铜冠池州公司锌合金子公司经理丁月红介绍。
  近年来,铜冠池州公司坚持市场化运作,建立多柱效益模型,由传统单一的综合加工费模式向加工费、综合回收、银加贸、原料贸易、合金材料等多柱效益模型转变,形成了近十个效益支撑点,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当前,该公司处在上市辅导期,正借助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在融入市场中构建发展新优势。
  该公司还积极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突破创新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瓶颈,焕发老国企的新活力。公司发挥国企党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优势,以大部制改革为框架,以提升执行力为导向,将行政和党建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及相关制度等运营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性整合。在2023年“回收铜金属量”党建攻关行动中,创造了4000多吨铜的历史最好成绩,铅、锌回收率同比分别增长0.44、0.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