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孙梦晨
3月1日,走进池州市九华明坤铝业有限公司,只见生产车间内各种设备正高速运转,在工人与生产线上的自动化机器“默契配合”下,一根根铝型材闪着银光从机器中喷吐而出,经精准切割后又输送到下一道工序……各道工序间有条不紊,加速刷新着订单的“进度条”。
早在2月17日(正月初八),该公司就迅速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开足马力赶订单,以“满格”状态抢开新局。作为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专注于高强高韧铝合金新材料、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形成了完整的熔铸、挤压、CNC精深加工配套服务产业链,目前可年产10万吨各类中、高端铝型材,产品不仅应用于3C电子、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多个行业和领域,还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一站式铝型材加工服务。
“贵池区委、区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给我们提供多项政策支持,让我们对企业的发展有十足的底气和信心。”谈起企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公司董事长王东明感慨万千。2009年,企业刚落户贵池时,主要生产普通建筑铝型材,由于产品偏低端、生产附加值低,发展一度不理想。后来,在贵池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公司克服了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困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生产能力,目前已实现从生产中低端传统材料到生产中高端消费类电子产品用材的转变,产值逐年快速增长。2023年,该公司实现生产总值8亿元,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公司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还离不开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王东明说,近年来,公司先后建成了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工业设计中心、安徽省博士后工作站、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并与合肥工业大学建立起“产学研”合作关系,为企业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2023年,该公司投入4300多万元用于技术创新、设备改造等,成功解决了保险杠、吸能盒、电池托盘等汽配铝型材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春节复工后,公司的信息部与研发部同样“马不停蹄”,他们一方面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项目,提升企业数据要素支撑能力,不断将研发、生产、经营、销售等全流程实现信息互通;另一方面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努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和日新月异的技术环境中,新的一年,我们不仅要抢先开局更要强劲开局,抢抓发展机遇,不断扩大创新研发投入,力争将明坤制造的铝型材推向更多的行业应用领域。”王东明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