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4月02日
大渡口经开区:“调区”获批 向新而生

图为大渡口经济开发区一隅。(资料图片)
□通讯员 汪崇峰
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同意安徽无为经济开发区、安徽铜陵郊区经济开发区、安徽池州大渡口经济开发区(安徽石台经济开发区)等“调区”的批复,同时要求三个经济开发区要进一步完善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
批复提出,同意安徽池州大渡口经济开发区(安徽石台经济开发区)调区,调整后的总体规划用地面积不得突破323.76公顷。
从2008年批准筹建,到2018年正式被确定为省级开发区,再到“调区”方案通过,大渡口经开区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调区”背后有何重大意义?该区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新机遇?
艰苦创业,一路艰辛一路歌
大渡口因大公馆渡口而得名,与安庆主城区隔江相望,是省新兴城镇化规划中皖江城市带和安池铜城市组群核心区。
位于大渡口镇区的池州大渡口经开区,于2008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筹建,由东至县与石台县合作共建,是全省唯一“飞地”园区。
2018年4月,经省政府优化整合,正式被确定为省级开发区,更名为安徽池州大渡口经济开发区(安徽石台经济开发区),核定面积3.24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2.05平方公里)。
2020年9月,大渡口经开区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实行区镇分设,创新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行模式,开启了“二次创业”新征程。
从2008年到2024年3月“调区”获批,大渡口经开区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弱转盛的发展历程。
16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
大渡口经开区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地建平台、抓招商、上项目、优体制,空间布局更加明晰,承载功能不断完善,发展实力稳步提升,奋力开创了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新局面。
特别是“二次创业”以来,该区乘着“一江两岸 拥江发展”东风,着力实施产业“三年翻番”行动,迈入发展“快车道”,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3年来,全区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5.8%;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6.2%,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8.8%。在全省开发区考核中连续三年进位,从126位跃升至59位。
2023年,全区经营收入完成163亿元。新引进省外亿元项目15个,到位资金64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签约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包括投资112亿元中清新能源产业园、投资50亿元六如动力新能源、投资22亿元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省市县重点在库项目47个,其中计划竣工项目12个,实际竣工17个,超额完成任务;省集中开工项目6个,实际开工6个,开工率100%,形成项目建设压茬推进、滚动实施的良好态势。
积厚成势,“三大产业”强势崛起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为实现产业强县目标,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大渡口经开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人文优势,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好“亲情牌”,广招“金凤凰”,精心进行产业布局,持续推动产业质效“双提升”。
近年来,大渡口经开区全力拼经济、全面提效能,以“双招双引”为抓手,以培育重点产业链为目标,遵循“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园”发展思路,着重引进主导产业各自产业链上关联性强、有支撑作用的项目,力争园区主导产业链形成新布局。
目前,大渡口经开区入园企业达200余家,规上企业达32家。绿色食品加工、金属制品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等产业共有规上企业17户,年产值占园区规上工业产值的80.9%,对园区发展发挥了支撑作用。该开发区已经形成以智能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为筋骨的现代临江产业体系。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异军突起,新能源产业成为重要“风口”,是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
大渡口经开区抢抓“风口”,立足资源与区位优势,协同池州市打造新能源配套汽车产业基地,积极规划、主动承接,引进了若干新能源行业重点项目,当前已形成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链,规模接近50亿元。其中新能源电池板块以天道新能源、六如动力新能源项目为代表,主要生产新能源锂电池和电化学储能电池;零部件板块以巨成汽车、得尚电子等项目为代表,主要生产汽车通用零部件设备。
近年来,大渡口经开区先后获得“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园区”“安徽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安徽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绿色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集群”等称号,并被列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目前,大渡口经开区正迈入产城融合、“一江两岸,拥江发展”的全新阶段,一座长江之滨的产业发展“新高地”正在拔地而起。
解开“束缚”,“七大战役”开新局
一边是发展势头蒸蒸日上,一边却是土地紧缺、空间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受制于发展空间,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深受影响,一批有意向的项目无处落地。
为了搬掉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大渡口经开区千方百计突破要素瓶颈,积极优化资源配置,多管齐下解决发展空间不足问题,保持了产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加大闲置用地盘活力度,增加存量土地供应,较好处置森达产业园区二期、石牌木艺等闲置地块,引进韵达物流总部基地等亿元项目落户;
——坚持腾笼换鸟,以“亩均论英雄”,细算“亩均账”,提高土地“含金量”,以“亩均效益”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抢抓安庆海口长江公铁大桥建设契机,实行园区托管,将胜利园区纳入总体发展规划编制,积极推动“拥江发展示范区”落户胜利园区,与安庆大观经开区合作共建,吸引外来资源,打造2.0决胜高质量发展新战场。
而根据本次“调区”方案,可将该区318国道和三八沟干渠以北的商住和教育用地调出,开发区北部边界退到长江1公里缓冲线以外;调入原四至范围内存在的“天窗”,以及食品产业园、光伏和电池制造项目建设区共计140.42公顷。
“调区”获批,无疑为大渡口经开区未来发展注入了澎湃新动力。
通过“调区”,可以有效避让长江1公里范围内区域,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长江生态保护;将调入地块纳入开发区建设,有利于优化开发区空间布局,推进节约集约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通过地块布局优化,有利于保持园区整体性,更好地推进主导产业和相关配套企业向专业园区集聚,加快资金、人才、科技等要素融通,推动构建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据介绍,大渡口经开区将以此次成功“调区”为契机,将“一江两岸 拥江发展”战略作为开发区最贴身、最可成的政策支持,着力打好产业布局“空间战”、双招双引“突破战”、项目建设“攻坚战”、城市建设“升级战”、亩均效益“阵地战”、拥江发展“主动战”、安全环保“保卫战”等“七大战役”,力争2024年末实现全区经营(销售)收入300亿元。
“我们将抢抓本次调区的‘黄金窗口’,推动优势资源、优势项目、优势企业向园区聚集,提升园区亩均效益,打造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主力军,为实现‘山水升金 和美东至’贡献更多力量。”东至县委常委、大渡口经开区党工委书记余跃海说。
在追逐星辰大海的路途上,大渡口经开区正在疾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