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4月11日
章灵红:传承音韵之美 重现经典魅力

章灵红指导池州工业学校学生吟诵《蒹葭》。

  □ 记者 张艺楠 文/图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东至县舜德大道的池州工业学校,省级非遗“白笏章氏吟诵”传承人章灵红正带着2023级信息技术班的学生吟诵《蒹葭》。悠扬舒缓的吟诵声飘荡在空中,轻抚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大家在吟诵的时候要注意里面的异体异音字,要用古音去表现。”章灵红身着藏青色旗袍,双手轻轻打着节拍,古风韵味十足。“我家一位长辈曾是私塾老师,对前人的曲调进行改革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白笏章氏吟诵’。我从3岁起,就跟着爷爷学习吟诵,从《诗经》到唐诗再到宋词、元曲,这一晃都过去50多年了。”章灵红说。

  “白笏章氏吟诵”为东至县张溪镇白笏燕泥书屋创始人章树桢传承下来的吟咏曲调。在东至,凡是读过私塾的老人都会吟诵几句,“白笏章氏吟诵”何以如此“流行”?章灵红告诉记者:“章氏吟诵因诗而异,一诗一调,富于音乐色彩,声调融入了地方民间音乐元素,语音则采用皖江方言,过去更适宜地方传播,现在对研究地方语言语音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曾经有一段时间,学习吟诵的人越来越少,作为传承人的章灵红却从来没想过放弃传播“白笏章氏吟诵”。“我经常在工作之余,教身边人吟诵,只要他们有意学习,我一定倾囊相授。”在她的不懈努力下,10岁的小侄子程沐,在面对油菜花时,都能吟诵出“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诗句。“或许可以让吟诵成为校园课程,让更多孩子认识它。”看到小侄子如此喜爱吟诵,这一想法在章灵红的心中愈发强烈。

  章灵红的梦想在2017年成为现实。时任东至县至德小学校长的施金泉在这一年结识了章灵红,在了解了章氏吟诵后,决定开设诗词吟诵班,并邀请章灵红来校教学。“‘白笏章氏吟诵’是东至的财富,不应该被丢弃,我希望有更多本土教师和学生关注、热爱它。”施金泉说。

  此后,章灵红专心投入教学中,伴随着一声声“章老师”,她将“白笏章氏吟诵”推广到全市各地大中小学校园。

  对池州工业学校2023级旅游管理班的黄振佳来说,吟诵课是他最喜欢的课程。除了上课时间,私下里他也会向章灵红请教吟诵方面的知识。“章老师总是强调‘情同古人’,在开始吟诵之前都会向我们讲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这对我们理解、吟诵古诗文有很大的帮助。”黄振佳翻开由章灵红编写的教程,向记者介绍道,“例如李清照晚年作品《永遇乐》的最后一句‘听人笑语’,作者当时的心情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在吟诵时要带有哭腔来诠释这个‘笑’字。”

  在章灵红的课堂上,黄振佳第一次体验到吟诵的魅力,感悟到古诗词的美。“我以后想做一名导游,带领游客遍历名山大川时,吟诵两句古诗文,也算是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章氏吟诵了。”黄振佳笑着说。

  每次上课,章灵红总带着一把戒尺,这是她小时候学习吟诵没有达到要求时领罚的工具。如今它不再起到惩罚作用,而是作为教棒重返课堂,见证“白笏章氏吟诵”的音韵之美在多年以后重现校园,以崭新的形式焕发生机。

  为了更好地传承“白笏章氏吟诵”,章灵红耗时近3年,在整理长辈留存书稿的基础上,对《诗经》及部分经典唐诗宋词篇目进行系统整理,写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笏章氏吟诵”经典诗词100篇》一书,“目前这本书已经在排版了,每一首诗词我都附上了吟诵录音,预计今年暑假正式出版,我想把它献给所有热爱诗词、热爱吟诵的人。”章灵红说。

  如今,全国各地有上千名大中小学学生、教师以及古诗文爱好者跟着章灵红学习吟诵。“白笏章氏吟诵”逐渐从东至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舞台。2023年12月,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首届“电影遗产”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章灵红的两名弟子汪江月和王致远吟诵的《诗经·小雅·鹿鸣》惊艳了国际舞台,向世人展示了东至县“白笏章氏吟诵”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