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4月16日
绿水青山绽笑颜

图为东至县绿色浓郁的秀美山川。(资料图)
□通讯员施诚
春风起,万物生,人间四月,尧乡大地处处生机盎然。漫步绿水青山间,目及之处,丛丛新绿,见证喜人成效。
东至国土总面积326118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05808.27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63.1%,有林地面积174794.1公顷,森林覆盖率55.87%,林木绿化率59.63%,森林蓄积量1036.92万立方米。
自林长制改革实施以来,东至县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上级关于林长制改革工作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努力让“绿水青山”成为东至人民的“幸福靠山”。日前,东至县获全省林长制工作督查激励。
在“林”字上深耕厚植
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近年来,该县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每年植树节期间,全县党员干部群众都会奔赴各个植树地点,用实际行动撒播绿色,成为春天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春暖花开时节,洋湖镇昔日的荒山秃岭已万木葱茏,得益于国土空间绿化项目的实施,让山更青、水更绿、家乡更美。“自中央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启动以来,洋湖镇全力做好项目建设工作。”洋湖镇林业站站长邓汉波介绍道,截至目前,洋湖镇累计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79个小班6881亩。
与此同时,该镇积极做好林业科技服务和政策宣传工作,2023年先后开展“林业科技进万家”活动26场,开展林业科技知识培训班12次,林业科技特派员坚持“一周一技”开展在线科技服务和线下技术指导80余次,让林业技术知识传入千家万户。
不久前,国家林草局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联合通报了2023年全国“一站一员一窗口”宣传典型名单,洋湖镇获全国“家乡的林业站”称号。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东至县发挥林长制“指挥棒”作用,以统筹为方向、以平台为载体、以协作为机制,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全面推进全县林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全县完成营造林14.3万亩,超年度任务0.5万亩,新发展油茶5000亩、黄山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项目造林5000亩、中央财政造林5000亩、其他造林3000亩,完成长江岸线生态廊道建设、长江岸线15公里内人工造林0.55万亩、9个省级森林村庄申报创建工作。
除此之外,该县在全市率先完成国家储备林总规批复,评估山场9.9万亩、收储4.36万亩,完成600亩国储林保障性苗木基地建设,农发行、农行分别给予项目融资授信8.7亿元、6.3亿元,发放贷款1亿元、0.5亿元。
三分种,七分管。该县积极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实施以“灭源、断链、培边、护面”为主要措施的松材线虫病疫情拔除行动,全县实现无松材线虫病疫情并通过国家检查验收。
群山巍峨,处处皆景。随着该县林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绿色”正成为东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在“长”字上履职尽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林长的森林草原保护发展责任。”
在东至,每一片森林都有责任人,每一位护林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山。
时下多雨,山高林密,草木旺盛,巡山的路不好走。天刚蒙蒙亮,尧渡镇高岭村护林员施发明就上山钻林,一路走,一路看,对其管护区内的林地进行巡护。“禁止乱砍滥伐林木,发现病虫害,救助受伤动物……巡林事情多着呢,马虎不得。”施发明介绍道。
在东至县,像施发明这样的生态护林员还有很多,他们每天穿梭山林里,时刻关注着林区动态,守护着山林安全。
据了解,东至通过运用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规范各级林长巡林记录、细化督查考核等方式,层层压实林长责任,认真履行县林长办工作督办职责,完善林长责任区档案320份,配置科技服务人员85人、公安民警67人、护林员290人,编制规划实施方案299篇。
2023年,三级林长累计巡林3296次,解决问题1843个,完成林长制公示牌更新248块。
迈入新发展阶段,护林离不开信息化手段。
近年来,东至不断探索科技手段,提升“智治”水平。依托林业智慧平台利用无人机巡护及森林火情、林业有害生物、破坏森林资源监测,构建“天上看、网上管、地上巡”的三维监管体系。
目前,全县累计激活“防火码2.0”用户576人,激活率94%,排查防火重点监管人员1737人、重点地段火灾隐患22处。
“通过公共平台的森林防火预警检测系统和卡口视频监控系统,结合护林员现场管理,以人防和技防相结合,达到林场管理的可视、可控、可查。”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制”字上探索创新
林长制,关键在“制”上拿出创新举措,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为此,东至县持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林业建设,不断提升林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探索出一条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的路径。
据悉,该县构建林业决策议事平台,建立县级总林长牵头抓,县委副书记、分管副县长具体抓的工作指挥体系,为各级林长履职做好基础保障,形成党委政府主抓主办、各级部门各负其责、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同唱一台戏”良好格局。
县、镇、村三级林长以及林长联系单位和护林员等800余人信息已全部录入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
与各乡镇签订《林长保护森林资源目标责任书》,印发《关于建立森林资源管理日常巡查监管和重大问题专项报告制度的通知》。落实日常巡查管护工作职责,实施重大问题专项报告工作机制,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提高监管成效。
实施林长资源网格化管理,县级林长直接联系13个林业产业基地、13个林产品精深加工企业、19名乡(镇)林长和25名村级林长,畅通林业问题发现机制,建立上下衔接、责任明确的组织体系,实施年度工作任务、林长工作提示、交办事项落实等清单化管理模式。
青山在,金山来。山川披绿,不仅仅在于实现生态价值。
“林长制根在乡村,和基层林农紧密相连,通过实行林长制,东至县开辟了林下经济、林权交易等新渠道,促进林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县林业局林长制工作股股长谭理说。
该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点绿成金”,释放生态红利,创新林业绿色金融全省“七个第一”,在全省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第一个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发放全省第一笔林权抵押贷款;发放全省第一份《林地经营权证》;全省第一个成立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和林业碳汇经营有限公司,开展林权流转、活立木拍卖和林权抵押融资;拓宽政策性保险面,在全省第一个开展鸟类致害农作物政府责任救助保险;完成全省第一笔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目前已完成3户15万元的贷款银行尽调;利用“农业劝耕贷”渠道,全省第一个推行“五绿兴林·劝耕贷”、红色融资“信e贷”业务。
多项探索形成了具有东至特色的“林长制”模式。
在全国第九期森林保险业务与金融创新培训班上,县林业局林改专家应邀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作《安徽“林长制护林保”保障林业增效林农致富》交流,为学员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青山不语,绿水为证。东至县将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契机,持续推进林长制改革示范先行区建设,围绕绿色金融发展创新点,落实“建立林地预期收益质押贷款机制”“建立木本油料综合保险制度”等,不断探索林业改革发展新路径,让一幅幅生态美景遍布绿水青山之间。
林长制,正成为东至绿色发展道路上强劲腾飞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