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4月20日
11名烈士有了“数字档案”
秦伟是青阳县丁桥镇“红耀江淮”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长,每个月,他都会和队员们前往镇上的11处零散烈士墓擦拭墓碑浮尘,清除墓旁杂草。最近,他为这11位烈士送去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块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二维码标识牌。
“你看,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我们就能看到这位烈士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基本信息以及烈士墓的基本情况介绍等信息。”谈起制作标识牌的初衷,秦伟表示,希望结合现代技术,让烈士的“墓后故事”被更多人知晓,因为红色守护,守护的不仅仅是烈士墓,还应当是一个名字、一个应该被记住的故事、一种舍生取义的精神。
池州地处皖南山区,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中共黄西工委、新四军沿江团团部等主力部队曾在此浴血奋战。革命战争年代条件恶劣,许多牺牲将士只能就地掩埋,留下烈士墓如“星火”般散落各处。为了告慰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我市动员全社会开展“红色守护”行动,力破县级以下散葬烈士墓守护难题。历时4年时间,将散落在各地的362处零散烈士墓逐一采集、逐一校核、逐一建档,核准了所有烈士信息。截至目前,全市104处散葬烈士纪念设施实现了集中迁葬,另外258处则按照“有规定保护范围、有设置保护标志、有烈士墓碑和有良好周边环境”的标准进行就地维修管护。
为了让散落在各地的烈士墓都有人管护,我市各镇街成立了以退役军人服务站为主体的“红耀江淮”志愿服务小组和“红色守护”小分队,每月为烈士墓清除一次杂草、打扫一次卫生、敬献一枝鲜花,并开展一次烈士姓名描红活动,看望一次烈属。从这以后,秦伟和烈士们有了每月一次的“约定”。
“烈士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这些都是不能忘却的爱国教材。但是,有些老百姓甚至都不知道这里有烈士墓。”在守护的过程中,秦伟渐渐发现,很多英烈们的故事甚至名字都不为人知,于是,他开始琢磨“怎样宣传英烈事迹、传承红色基因”这个问题。
2020年,池州市首家“军人驿站”挂牌,随后“军人驿站”如雨后春笋般覆盖全市各地,编号“001”号“军人驿站”牌匾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这让秦伟深受启发。“为什么不给烈士编号,并制做红色守护卡张贴在退役军人服务站墙上,让更多人了解红色守护行动的意义呢?”说干就干,去年10月份,从没学过设计的秦伟结合自己对红色守护意义的理解,画了十几版草图,最终确定了红色守护卡的雏形。
“卡片以红色为主色调,上方红旗飘扬,‘八一’军徽居中,下面依次为烈士姓名、位置,守护小组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守护的具体内容,以及每位烈士的专属二维码。”秦伟说,这就是烈士的数字档案,可以让人们更快捷地了解烈士事迹。为了让瞻仰烈士的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烈士的事迹,近日,秦伟又将红色守护卡里制作好的每个烈士的二维码“搬”到了每位烈士的墓碑上。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秦伟说,不让任何一名烈士被遗忘,这就是守护的意义。如今,在青阳县丁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墙上,从001到011号,11张红色守护卡是对烈士永不褪色的承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烈士纪念设施制作二维码的方式十分值得推广,目前,青阳县已要求各乡镇参照二维码制作说明,于4月底前完成所有烈士纪念设施二维码的张贴工作。下一步,也会在全市逐步推广这项工作。
“你看,只要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我们就能看到这位烈士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基本信息以及烈士墓的基本情况介绍等信息。”谈起制作标识牌的初衷,秦伟表示,希望结合现代技术,让烈士的“墓后故事”被更多人知晓,因为红色守护,守护的不仅仅是烈士墓,还应当是一个名字、一个应该被记住的故事、一种舍生取义的精神。
池州地处皖南山区,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中共黄西工委、新四军沿江团团部等主力部队曾在此浴血奋战。革命战争年代条件恶劣,许多牺牲将士只能就地掩埋,留下烈士墓如“星火”般散落各处。为了告慰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我市动员全社会开展“红色守护”行动,力破县级以下散葬烈士墓守护难题。历时4年时间,将散落在各地的362处零散烈士墓逐一采集、逐一校核、逐一建档,核准了所有烈士信息。截至目前,全市104处散葬烈士纪念设施实现了集中迁葬,另外258处则按照“有规定保护范围、有设置保护标志、有烈士墓碑和有良好周边环境”的标准进行就地维修管护。
为了让散落在各地的烈士墓都有人管护,我市各镇街成立了以退役军人服务站为主体的“红耀江淮”志愿服务小组和“红色守护”小分队,每月为烈士墓清除一次杂草、打扫一次卫生、敬献一枝鲜花,并开展一次烈士姓名描红活动,看望一次烈属。从这以后,秦伟和烈士们有了每月一次的“约定”。
“烈士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这些都是不能忘却的爱国教材。但是,有些老百姓甚至都不知道这里有烈士墓。”在守护的过程中,秦伟渐渐发现,很多英烈们的故事甚至名字都不为人知,于是,他开始琢磨“怎样宣传英烈事迹、传承红色基因”这个问题。
2020年,池州市首家“军人驿站”挂牌,随后“军人驿站”如雨后春笋般覆盖全市各地,编号“001”号“军人驿站”牌匾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这让秦伟深受启发。“为什么不给烈士编号,并制做红色守护卡张贴在退役军人服务站墙上,让更多人了解红色守护行动的意义呢?”说干就干,去年10月份,从没学过设计的秦伟结合自己对红色守护意义的理解,画了十几版草图,最终确定了红色守护卡的雏形。
“卡片以红色为主色调,上方红旗飘扬,‘八一’军徽居中,下面依次为烈士姓名、位置,守护小组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守护的具体内容,以及每位烈士的专属二维码。”秦伟说,这就是烈士的数字档案,可以让人们更快捷地了解烈士事迹。为了让瞻仰烈士的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烈士的事迹,近日,秦伟又将红色守护卡里制作好的每个烈士的二维码“搬”到了每位烈士的墓碑上。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秦伟说,不让任何一名烈士被遗忘,这就是守护的意义。如今,在青阳县丁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墙上,从001到011号,11张红色守护卡是对烈士永不褪色的承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烈士纪念设施制作二维码的方式十分值得推广,目前,青阳县已要求各乡镇参照二维码制作说明,于4月底前完成所有烈士纪念设施二维码的张贴工作。下一步,也会在全市逐步推广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