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秧畈村鸟瞰图。
□ 通讯员 曹珊 文/图
近年来,官港镇秧畈村党总支依托资源优势,通过提升土地价值、培育山货品牌、探索稳健投资等形式,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多元化发展产业,多渠道打通“源头活水”,去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41万元,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提升土地价值
秧畈村地形狭长,地势较为平坦,耕地资源丰富。为做好“土地生金”这一文章,村党总支鼓励何百成、刘志铭等党员带头流转村民的零散土地种植烟叶,并投入18万元建成烟叶育苗基地。
由于种植烟叶效益好,村民纷纷把土地流转出去,收租金、拿分红。去年,秧畈村种植烟叶380亩,生产烟叶近5万公斤,村集体经济通过烟叶返税增收16.5万元,4户烟农通过烟叶销售分别获益12.5万元,还带动周边52名村民务工,人均增收1.1万元。
同时,该村党总支全面推行“烟稻轮作”模式,不仅能改良烟田土壤环境,还能实现以烟促稻、以烟稳粮,提升烟叶和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2023年,该村水稻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04万元,实现双渠道助农增收。
培育山货品牌
该村党总支围绕“打造山货名村,做响山货品牌”目标,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整合资金30余万元,在马岭组流转10亩土地,建成黑木耳规模化产业基地,并配套安装自动化喷灌装置。2023年,该基地种植黑木耳8万棒,村集体经济增收5.8万元,带动就近就业350人次,人均年增收3500元。
为进一步提升黑木耳产业发展水平,该村党总支积极争取市乡村振兴创业园项目,建设食用菌菌棒生产线和食用菌仓储服务厂,实现了菌棒质量提升和成本下降,形成了黑木耳从制种到加工再到废棒回收的全产业链。同时,依托官港镇茶叶、香菇大市场,承办农民丰收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并入驻本土电商直播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展销推广,提升秧畈村黑木耳品牌知名度,打造秧畈村区域特色产业“专属名片”。
探索稳健投资
为助推村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真正让资金“活”起来,该村党总支主动引入安徽乌饭树南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池州市同德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长期农业产业发展合作协议,通过“资金入股”锁定年化固定收益7%,确保村集体经济年增收不少于11万元。
同时,为实现集体和村民共同富裕,该村党总支使用衔接资金50万元投资东至县“天空之城”天文研学基地项目,每年固定收益2.5万元;对接东至县东流苗圃,投资27万元合作发展油茶基地建设项目,每年固定收益1.89万元。制定《秧畈村资产收益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每年将固定收益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进行分红,确保资产收益分配向低收入群体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