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尧渡镇建东村蓝莓产业基地空中俯瞰图。
□ 通讯员 王超 吴燕 文/图
眼下,正是蓝莓成熟前的重要管护期。走进尧渡镇建东村蓝莓产业基地,一株株蓝莓树伴山而立,枝头上即将成熟的果实青蓝相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
这片蓝莓基地共占地1200余亩。2021年,建东村引进池州尧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八里组和新屋组荒芜了近20年的山场流转,打造蓝莓基地。随着沿途道路硬化、电力建设、蓄水池等工程陆续完工,基地已初具规模,建成了6个基质盆栽大棚和1个育苗大棚。
发展之初,基地就在青岛科技大学技术团队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现代智慧农业赋能产业振兴新路径,实施新品种蓝莓培育项目,引入数字化平台管理系统,推进配肥、控温、监测、施肥、灌溉等种植管理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
“基地的各个角落包括土壤里分布着不同用途的监测传感器,这些监测设备和各种软硬件设施如同‘智慧保姆’,能对土壤水分、EC值、pH值和蓝莓生长所需的光、热、肥等,进行实时监测,再根据蓝莓当下的生长情况,精准照顾蓝莓的‘日常起居’。其中,水肥一体化技术能精准对蓝莓进行水肥浇灌,较露地栽培可节水28%、降肥25%。”该基地负责人张科刚介绍,他们还配备了仓储、生产车间、检测站等功能房,为产业全链条发展提供条件。
在蓝莓培育全过程中,栽培、除草、养护、采摘等过程仍采用人工管理。“每年我们都从周边村居招纳大量农户协助管理,平均每日用工20人,每人日均120元。”张科刚说,“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分红7万元,还主动向全县蓝莓种植户输送幼苗,推动产业范围持续延展。”
2023年,基地共育苗15万株,生产出的蓝莓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喜爱。据测算,今年预计可收获蓝莓1万公斤以上,产值可达到100余万元。
眼下,基地即将迎来今年第一批蓝莓成熟期,往年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山东、云南等地,今年随着采摘型体验农业的兴起,本地采摘将成销售主渠道。“现在产量充足,主打品种有莱格西、奥尼尔、薄雾、优瑞卡、绿宝石等,将全面开放现场采摘。”张科刚说,明年基地将增加10万株蓝莓,预计产值达到600万元左右,后年进入丰产期后,产值将翻一番;今年还培育了1万株代号为“L”新品种,此类型更加契合本土气候,品相口味绝佳,有望成为新的“明星”产品。
“蓝莓基地为我镇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值得推广的新路子,我们将借助基地企业发展基础,开展产业链招商,加速推进蓝莓粗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尧渡镇党委委员章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