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5月10日
牌楼镇:文旅融合构建“山水康养”新坐标

  □ 通讯员 韩亚东 裴培

  5月,正是制作红茶的好时节,在贵池区牌楼镇大山村,石坝垒成的茶园层层叠叠,漫山的茶树郁郁葱葱,茶香扑鼻。

  “我们村的茶叶香味浓郁、回甘十足,不论是初春的绿茶还是晚春的红茶,品质都相当不错。”种茶大户江自男说,大山村生产的“祁红”,曾经作为国家出口创汇的优质产品远销海外。

  “大山村”村如其名,地处大山深处,山多地少,村里现有茶园2800余亩,这些茶园都是祖辈们靠着肩挑人扛一块块垒起来的。每年茶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村里的劳动力都在采茶、制茶这条产业链上。目前,该村年产干茶2.5万余公斤,年销售收入420余万元。

  “近年来,我们通过与农业部门合作,加强茶叶品质管理,采用有机肥,巩固发展野生茶,培育茶叶品牌,提高了茶叶附加值。目前,我们可以带动村里的茶农在采茶季月均增收5000余元。”江自男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在大山村党支部副书记何礼连看来,经营好茶产业固然重要,但等到采茶季一过,茶园的用工量就会急剧减少,村里劳动力仍会出现富余。要真正振兴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仅靠茶叶“一条腿走路”不够。经过深入调研,大山村两委将目光瞄向了近年来兴起的旅游康养市场。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村旁的大王洞景区游客接待量达到1万余人次,营业收入超过65万元,而坐落在我们村青山组的高端民宿“秋浦仙居”更是一房难求。”何礼连说。

  看得见的市场需求就在身边,也让大山村的发展路线逐渐清晰。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王洞的途经之地,又是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2023年,大山村申请资金20万元,启动大山村洪岭美丽自然村庄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同时,通过集中流转,将村内闲置的民居和场所改造成民宿、餐馆和休闲项目,初步打造出一条“生态茶园+徒步休闲+绿色康养”的精品旅游线路。

  同时,邻村兰山村、穿山村也正借着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东风,将目光聚焦在休闲采摘和“乡土味道”上。

  “我们兰山村种养业有一定基础,农业采摘、观光休闲等产业具有一定优势。”兰山村党总支副书记黄金胜说。兰山村积极利用现有资源,打造“花果之乡”新名片,从吃、住、游、购等多个方面,发展休闲采摘观光农业。2023年,兰山村集体收入达到66.18万元,是2022年的2.2倍。

  2020年以来,牌楼镇积极依托大王洞旅游风景区、秋浦仙居民宿的引流效应,打破各村在文旅产业上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发展局面,推动全镇10个行政村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构建“山水康养”新坐标。2023年,牌楼镇推动实施“无端崖”微民宿集群、中硒智慧康养田园综合体开发等文旅建设项目,以旅、养、耕、读作为亮点,将大山深处的空心村民组改造成高端民宿集合群,打造旅居康养综合圈,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就业。

  该镇还以有机稻试验基地和农特产品为基础,创建地域性品牌商标“秋浦康养稻米—美人尖”“秋浦清酒系列-方壶清”和“有物自喜”系列农特产品,形成完整、统一的供销体系,进一步提升项目收益和品牌价值。同时,加大对舞龙狮灯等本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牌楼镇接待游客9万余人次,实现文旅收入约700万元,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实现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