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没进过学堂,当年外公家家境不是很好,再加上重男轻女,母亲、舅舅、二姨三人年纪相仿,便只给舅舅读了书。但是母亲不仅认识不少字,还认识拼音,用她自己的话说,这得益于她十几岁时去合肥大外公家照顾坐月子的大姨。在照顾大姨的闲暇,大外公教了母亲拼音。最开始母亲跟我说她这一段经历时,我只是为母亲庆幸,因为她能去城里照顾大姨,还能学拼音,比二姨幸运。
我读小学时,每天回家,母亲都会让我把当天学的课文读给她听。我搬来凳子坐在院子里,大声地朗读课文,母亲大多时候都是抱着弟弟坐在旁边听。多年以后,我早已忘记了小学读过的课文,而母亲却能一字不差地把全文背诵出来。我问她怎么记得这么清楚,母亲说:“我不识字,那时让你天天读,是因为我想着跟你学呀。”
记得我的儿子果果幼儿园毕业那会儿,我开始教他拼音,因为孩子刚接触,学得比较慢,我经常失去耐心,动不动就冲他吼。母亲看到了,就说我太没有耐心了,他才六岁,要慢慢教。“当年你大外公教我拼音的时候,我那会儿比他大多了,我也经常不会读不会写呀。我就等你大姨和宝宝睡着后反复地写、反复地默读。他现在还小,要给他时间。”母亲的一席话,让我想起小时候听二姨说母亲刚学裁缝那会儿,做梦说梦话都是裁衣服的口诀。
母亲正因为自己没进过学堂,所以对我们姐弟仨上学的事都很上心。我首次高考失利后,因为家里孩子多,生活压力大,爷爷奶奶还有父亲都说:既然没考上那就不念了。父亲不时在我面前算账,比如念书一年学费多少,大伯家姐姐不念书一年能赚多少。可是母亲坚持让我复读。那是她第一次和父亲意见相左时她坚持自己的意见。母亲说,她们当年是没有办法,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女孩子更要好好读书,唯有这样,才能走出山沟沟。我知道,母亲是在为自己没有读书而遗憾,但她却从未在我面前抱怨过,也从未怨过外公。
母亲从最开始大字不识一个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做生意,到后来学歌、学写菜单认识了很多的字。现在已经可以独立用智能机,抖音、微信都玩得很顺畅,遇到一些热门新闻还能跟我们聊聊她自己的看法。
如今,母亲已经没有出门打工了,可她还是闲不住,在家门口找了个食堂洗碗的活。我问她为什么不歇着,她说,她现在上班也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让自己快活点,职业女性总比全职妈妈受欢迎。她还在家门口种了地,地里的瓜果结得个顶个大。她总是说自己早年没有怎么干农活,这些活她都干不好,其实我知道,她一直都在以身作则,用无声的语言教育着我们。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母亲如今的状态,她虽没读过书,但她把对生活的态度融进了自己行动之中,感化着我,让我阳光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