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5月13日
提升法律服务质效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通讯员司宣
青阳县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加快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以完善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质效、健全保障机制为抓手,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近日,该县司法局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平台建设“全覆盖”
该县并行建设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构筑“一个中心、12个工作站、117个工作室”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矩阵,并实现117个行政村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律师事务所4个,律师65名(含公职律师)。建立法律援助、乡镇调委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12348法律服务网上店铺,加强促进法治化信息平台和“池州法格”手机APP等人民调解信息化应用,法律援助服务实现县域全覆盖。开设青阳网“与法同行”专版、法治青阳公众号宣传教育专栏,创新开展“普法云课堂”,组织青年律师线上共授课68期,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化解纠纷、完善治理等方面法律服务,浏览量累计达10万多人次。
提质增效“全过程”
该县一站式归集企业涉法诉求,开通信、访、网、电四个反映渠道,全方面收集职责范围内涉企投诉问题。扎实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惠企暖企、普法先行”主题帮扶活动,从全县7家法律服务机构选调22名法律工作者组成6个“法律服务进万企”宣讲服务团,今年以来,集中开展法律、政策宣讲培训50场次;实地走访95家民营企业,为企业梳理法律风险34个,提出法律意见建议42条。
同时,推行涉企违法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机制,应用推广“五免助手”小程序,实现重点执法领域296项轻微免罚事项网上受理、流转、送达。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统筹执法监管计划和任务,完善多跨协同执法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做到随时评价、随案评价。
服务保障“全方位”
该县构建工作规范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服务质量评价、监督考核、惩戒等机制,通过协调、调解等措施,将涉企矛盾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由县财政合理有效保障调解员和法律顾问补贴费用。
同时,强化行业管理,231家县属国有企业、重点民营企业聘请法律顾问,为所在单位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提供法律意见等200余件。大力开展公证法律服务,积极参与征地拆迁、重点工程建设,今年以来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107件。
青阳县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加快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以完善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质效、健全保障机制为抓手,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近日,该县司法局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平台建设“全覆盖”
该县并行建设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构筑“一个中心、12个工作站、117个工作室”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矩阵,并实现117个行政村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律师事务所4个,律师65名(含公职律师)。建立法律援助、乡镇调委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12348法律服务网上店铺,加强促进法治化信息平台和“池州法格”手机APP等人民调解信息化应用,法律援助服务实现县域全覆盖。开设青阳网“与法同行”专版、法治青阳公众号宣传教育专栏,创新开展“普法云课堂”,组织青年律师线上共授课68期,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化解纠纷、完善治理等方面法律服务,浏览量累计达10万多人次。
提质增效“全过程”
该县一站式归集企业涉法诉求,开通信、访、网、电四个反映渠道,全方面收集职责范围内涉企投诉问题。扎实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惠企暖企、普法先行”主题帮扶活动,从全县7家法律服务机构选调22名法律工作者组成6个“法律服务进万企”宣讲服务团,今年以来,集中开展法律、政策宣讲培训50场次;实地走访95家民营企业,为企业梳理法律风险34个,提出法律意见建议42条。
同时,推行涉企违法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机制,应用推广“五免助手”小程序,实现重点执法领域296项轻微免罚事项网上受理、流转、送达。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统筹执法监管计划和任务,完善多跨协同执法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做到随时评价、随案评价。
服务保障“全方位”
该县构建工作规范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服务质量评价、监督考核、惩戒等机制,通过协调、调解等措施,将涉企矛盾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由县财政合理有效保障调解员和法律顾问补贴费用。
同时,强化行业管理,231家县属国有企业、重点民营企业聘请法律顾问,为所在单位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提供法律意见等200余件。大力开展公证法律服务,积极参与征地拆迁、重点工程建设,今年以来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10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