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04日
沃土异地“搬家”荒地变成良田
青阳农民欢迎政府“刮地皮”

  本报讯(记者秦峰 钱雪梅)把工业重点项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上的优质土层剥离下来,免费运送给村民改造坑塘水面、残次林地,既增加了良田面积实现粮食增产,又获得了土地占补平衡指标。青阳县这一“刮地皮”的做法,受到了当地村民的欢迎。

  近年来,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青阳县。总投资148亿元的安徽宝镁年产30万吨高性能镁基轻合金及深加工项目位于青阳经开区童埠园区,这是安徽省与宝武集团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的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同时也是池州产业项目“一号工程”,总占地2337亩,其中占用耕地624亩。池黄高铁是串联九华山、太平湖、黄山等黄金旅游景点的一条重要铁路,其中的九华山站站前广场建设需占用耕地95亩。

  一边是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占用耕地,另一边是土地整治、占补平衡、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需要的良田耕作层“虚位以待”。青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了一个“两全”之策:将重点项目建设区内优质耕作层土壤剥离,然后搬运到指定改造地块,实现异地丰收。

  2022年,该县启动沃土“搬家”试点工程,将安徽宝镁轻合金项目地块、池黄高铁九华山站站前广场地块已批建设用地处的353亩优质耕地作为剥离区进行实验。剥离深度约为30-40厘米,共运出14.8万立方米的耕作层土壤进行异地储存。2023年上半年,青阳县将首批7.18万立方米耕作层土壤回填到蓉城镇合心村、分姚村、千亩圩等地的359亩坑塘水面、残次林地中,仅当年水稻就获得了亩均产量500公斤的好收成,达到丰产田80%的产量,受益农户达390户。试点成功后,2023年12月,青阳县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的通知》,明确了耕地耕作层从剥离、储存、再利用到验收的全流程方案,让沃土“搬家”程序更加规范。

  6月1日,站在自家稻田的田埂上,蓉城镇合心村村民罗月明看着茁壮成长的秧苗十分感激地说:“过去,这里基本是荒废的。去年政府免费送来了沃土,对地块进行了改造,第一次种水稻就丰收了,一亩田有1000多斤哩!”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作层则是耕地的精华。孕育1厘米厚的成熟耕作层需要上百年甚至更久,这是一份极其稀缺的资源。”青阳县地产管理开发中心主任杨剑告诉记者,今年将继续对剩下的7.62万立方米耕作层土壤进行回填,并紧盯即将开工的S46长兴至高淳高速公路青阳段项目,及时剥离优质耕作层土壤进行回填,使新开垦耕地质量得到提升,为老百姓带去实实在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