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11日
蔬菜“水上漂” 无土也“生金”
□ 通讯员 高琦 陈小进
田里种菜看得多了,水里种菜见过没有?在大渡口镇就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蔬菜基地,引进水上蔬菜种植技术,为村民增收提供新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小白菜、芹菜、生菜、油麦菜……走进大渡口镇安全村的水培蔬菜种植大棚,一排排“水上漂”无土栽培蔬菜清脆饱满、排列整齐,蔬菜下方是一条条“营养动脉”;几名工人不时弯腰查看蔬菜长势,以准备新一轮的采收工作。“主要就是培苗、放种子,把里面的草处理一下,简单轻松,还能方便照顾家庭。”在基地务工的安全村王场组村民王大叔高兴地说。
近年来,安全村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利用温室大棚育苗后的闲置时间,发展水培蔬菜种植项目,通过打造全封闭环境,实施水耕栽培等技术手段,由智能循环系统不间断地为蔬菜供应养分,让新鲜蔬菜靠“喝水”生长。
相比传统的种植模式,水培蔬菜通过营养液获取养分,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不仅口感颇佳,而且生长周期短、虫害少、产量高,可全年种植,不受天气影响,而且同等面积的土地可以种出更多的蔬菜,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我们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蔬菜生长过程中不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没有化肥、农药的使用,更绿色、更健康,也更受市场青睐。”该基地负责人张步兵说。
据了解,安全村水培蔬菜种植项目投资约160万元,占地10亩,每年利用大棚育苗后的闲置时间,种植小白菜、芹菜等时令蔬菜,每季生产周期一般为30天,全年可种植9季,成熟期每天有近1000斤的蔬菜采收量,每亩每季产值可达5000元左右。该项目还能带动当地10余户村民实现就近就业,每年每户可增收2万元左右。下一步,大渡口镇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丰富水培蔬菜种植品种,持续探索更加生态环保高效的种植模式,切实促进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
田里种菜看得多了,水里种菜见过没有?在大渡口镇就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蔬菜基地,引进水上蔬菜种植技术,为村民增收提供新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小白菜、芹菜、生菜、油麦菜……走进大渡口镇安全村的水培蔬菜种植大棚,一排排“水上漂”无土栽培蔬菜清脆饱满、排列整齐,蔬菜下方是一条条“营养动脉”;几名工人不时弯腰查看蔬菜长势,以准备新一轮的采收工作。“主要就是培苗、放种子,把里面的草处理一下,简单轻松,还能方便照顾家庭。”在基地务工的安全村王场组村民王大叔高兴地说。
近年来,安全村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利用温室大棚育苗后的闲置时间,发展水培蔬菜种植项目,通过打造全封闭环境,实施水耕栽培等技术手段,由智能循环系统不间断地为蔬菜供应养分,让新鲜蔬菜靠“喝水”生长。
相比传统的种植模式,水培蔬菜通过营养液获取养分,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不仅口感颇佳,而且生长周期短、虫害少、产量高,可全年种植,不受天气影响,而且同等面积的土地可以种出更多的蔬菜,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我们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蔬菜生长过程中不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没有化肥、农药的使用,更绿色、更健康,也更受市场青睐。”该基地负责人张步兵说。
据了解,安全村水培蔬菜种植项目投资约160万元,占地10亩,每年利用大棚育苗后的闲置时间,种植小白菜、芹菜等时令蔬菜,每季生产周期一般为30天,全年可种植9季,成熟期每天有近1000斤的蔬菜采收量,每亩每季产值可达5000元左右。该项目还能带动当地10余户村民实现就近就业,每年每户可增收2万元左右。下一步,大渡口镇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丰富水培蔬菜种植品种,持续探索更加生态环保高效的种植模式,切实促进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