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长河中,有一盏灯,如同不灭的星辰,永远镌刻在我心灵的深处。那便是煤油灯。
煤油灯,既可上街选购,亦能家中自制。自制煤油灯的过程并不复杂,只需准备一个废弃的墨水瓶,用铁钉在瓶盖上钻出一个小洞。再找一块长方形的薄铝片,卷成一个细长的圆筒,插入瓶盖的小洞。然后,取一截棉线,缠绕在一起,搓成细长的灯芯,穿入铝片圆筒之中。就这样,一个简易的煤油灯制作完成了。
傍晚,太阳下山了,天色渐渐暗下来,母亲拿出一根火柴,轻轻往火硝处一擦,伴随着“嗤”的一声,火柴燃起来了,灶台上的煤油灯被点亮。在昏黄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着母亲精心准备的晚餐。虽然菜肴不丰盛,但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晚餐过后,母亲忙着收拾碗筷,开始洗碗刷锅,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温柔。
这时,我也不耽误时间,拿过书包,找出作业本,借助煤油灯微弱的光亮,开始埋头做作业。煤油灯的灯光开始黯淡,母亲拿起剪刀,轻轻修剪灯芯。随着剪刀轻轻地一剪,火苗瞬间欢快地跳跃起来,整个房间再次被柔和的光芒所笼罩。
有一次,我全神贯注地伏在桌子上写作业,桌子中间的煤油灯静静地燃烧着。由于太过投入,我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头发已经靠近了火苗。直到一股浓烈的焦味扑鼻而来,我才惊觉自己的头发已被火苗舔了一大口。第二天,我惴惴不安地去上学,悄悄地躲在角落,还是被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他们纷纷取笑我,让我尴尬不已,好几天我都抬不起头来。
在使用煤油灯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小意外。有时不小心碰到煤油灯,或者打翻了,或者掉在地上。幸亏家里都是泥土地,煤油灯并未打碎,只是有少量煤油溢出。母亲见状,也不责怪,反而轻声安慰我:没关系,以后小心点就好。
有一晚,母亲领着我前往猪圈喂猪。她提着煤油灯小心翼翼走在前面,我慢慢地跟在她的身后。就在我们即将到达猪圈时,突然刮起的一阵风,将煤油灯吹灭了。瞬间,周围陷入一片黑暗。我因看不清脚下的路,一只脚没踩稳,身体失去了平衡,摔倒了。幸运的是,我并没有受伤。母亲听到我的动静,连忙把我扶起来,见我并无大碍,才松了一口气。
那些年的夜晚,母亲常常坐在床头,借着煤油灯光,手持针线,专注地纳着鞋底。那时,我们全家人穿的鞋,都是母亲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精心制作而成的。等到过年的时候,全家人都能穿上母亲亲手做的新鞋,那种温暖和幸福,至今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煤油灯自然需要煤油,因煤油难买,非必要很少点亮。天一擦黑,我总是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母亲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述古老的民间故事,或是哼唱着流传的民谣。那些故事和民谣不仅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也让我更加珍惜与母亲共度的每一个温馨时刻。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煤油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被更为明亮、便捷的电灯所取代。然而,在我的心中,煤油灯却如同一块珍贵的宝石,历经岁月依然熠熠生辉。它如同一颗明亮的星星,在我心海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温暖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