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4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7月09日
聚焦思政共同体 集体备课凝智慧
——池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取得阶段成果

  ▲5月15日,由贵池区教体局举办的思政课一体化共研共建教学与研讨活动在贵池区滨湖实验学校举行。
  □ 记者 唐馥娴
  6月25日,池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暨集体备课主题研训活动成功举办。此次会议不仅汇聚了我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及教育部门的精英力量,更为我市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本次会议围绕“聚焦思政共同体,集体备课凝智慧”主题,就池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的推进进行深入探讨和部署。
  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会议还特别邀请铜陵市义安区教研室中学政治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姚晔晋作主题报告,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之“如何备好一节课”》为题,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两个层面出发,深入剖析集体备课的原则、流程、实施路径和具体要求。他的报告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池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全面启动阶段。
  据了解,池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旨在通过优化统筹管理协调机制、教研教学协同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打造一个“资源共享、队伍共建、人才共育、纵向贯通、横向融通、内外互通”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围绕课程资源建设一体化和教育理论研究一体化两大主要任务展开教学教研工作。
  其中,在课程资源建设一体化方面,组织各学段思政教学活动一体化研究,加强学科渗透,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横向融合。聚焦主题进行课堂教学展示,组织集体备课和教学设计研发,做好阶段衔接课程建设。
  在教育理论研究一体化方面,由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聚焦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及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论研究,开展论文评选和课题立项研究,不断提升学术水平。
  随着池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的深入实施,各县(区)也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贵池区作为先行先试的典范,通过科学规划、整体推进、课题研究和教学模式创新,全面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年初制定的《贵池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为工作指明了方向,示范校评选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学校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跨学科备课和教学研讨,探索出案例式、探究式等多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显著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东至县通过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网络,将思政教育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今年东至县中小学书记(校长)同上思政课活动历时70天,全县50位书记(校长)踊跃参与,不仅展示了领导层对思政教育的重视,更激发了师生对思政课的浓厚兴趣。此外,还通过集中培训、送教下乡、云平台资源共享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思政教研活动,推动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升了城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石台县则注重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让学生在感受家乡美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该县通过构建以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研科研机构实施、学校组建片区的县域教师发展体系,成功打造了特色思政课堂,深入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如丁香镇洪秉才烈士和七都镇汪根泉烈士的事迹,让思政课更加生动鲜活,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理想信念。
  青阳县则通过凝聚共识、深化课题研究、强化课堂育人、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及丰富校外实践等多种措举,有力推动了思政教育生态的改善。目前,该县思政课教师队伍从2020年的75人增加到281人,专业能力显著提升,教学研究与课堂实践深度融合,特别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1+X”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不仅锻炼了教师队伍,还在省市级评选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示了青阳县思政教育的创新活力与成果。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池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各学段思政课的有效衔接与融合,池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即将以团体赛形式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本次大赛涵盖大中小4个学段,围绕精心选定的4个主题进行教学比拼。
  “大赛将组建4个学习中心组,分别由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思政部及贵池区教体局牵头,各自负责一个主题,组建团队进行赛前准备。”市教体局有关负责人说,“大赛将在开学后举行。希望通过教学比拼,进一步激发我市大中小学思政教师的教学热情,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