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7月12日
贵池区墩上街道罗城村依托党群服务综合体,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
点燃“红色引擎” 筑起“温馨港湾”
  □ 记者 杜龙菲
  “让群众少走一步路”,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共享乡村振兴成果……在贵池区墩上街道罗城村,一个充满活力的党群服务综合体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和群众身边的“温馨港湾”,描绘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
  “一站式”服务 “让群众少走一步路”
  清晨,阳光洒在罗城村党群服务综合体的大门前,“为人民服务”五个鲜红大字熠熠生辉。走进宽敞明亮的大厅,只见一排整齐划一的服务窗口,各类服务项目一目了然。村民们手持材料,有序地办理各项业务。
  “以前办个事得跑好几个地方,现在好了,这里啥都能办,真是方便多了!”村民章新忠感慨地说。已经年过六旬的他,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自己一个人办理社保医保等业务都有困难,如今依靠党群服务综合体,他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据介绍,罗城村党群服务综合体以“让群众少走一步路”为服务理念,推行“窗口化办公、一站式服务”。大厅内设有党务、民政、医保、社保、卫健等多个服务窗口,全天候为村民提供代办帮办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缴费、各类补贴申请等20余项服务。村民们只需在大厅内走一趟,便能办完以上所有业务。截至目前,各服务窗口共为群众办理民政救助、低保申请、社保缴纳、法律咨询等好事实事200余件。
  此外,党群服务综合体还组建了“红色哨兵”队伍,由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新乡贤等人员组成。他们利用早晚和节假日时间走村入户,与群众话家常,为群众解难题,成为村民的“贴心人”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共治共享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力
  “去年畈吴组的公路都修好了,出行方便多了,今年我们马畈组的300米村庄内部道路也打算维修,大家都盼了好久。”日前,在村民议事厅内,村民李永福率先发言,其他村民代表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近年来,罗城村在村民议事厅里,共商议修建硬化了多条村庄道路,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
  党群服务综合体建设,有效激活了罗城村基层治理新动力。村民们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共同构筑了“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为规范村级议事协商工作,罗城村制定了《村级议事协商流程规范》和《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按照“村民点事、两委定事、协商议事、立即办事、反馈明事”五步议事工作机制,确保村级协商议事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在修路、铺桥以及涉及经济发展等重大项目上,村民们积极讨论、建言献策,共同为村庄的发展贡献力量。“如今,在党群服务综合体的带动下,罗城村的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村民们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共同分享乡村振兴的成果。截至目前,我们服务过的村民已达到2600人次,占全村总人口的七成以上。”罗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有祥说。
  党建引领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不告诉我这里是个村庄,我还以为是个风景区,环境真是太好了!”一位上海游客在罗城村游玩时赞叹道。如今的罗城村,再也看不到垃圾随意堆放、鸡鸭乱飞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村庄道路、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热情好客的村民。
  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罗城村党群服务综合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在文化长廊中,一条条宣传标语和电子有声书等,时刻提醒着村民们参与乡村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党组织的引领,村民们积极参与到门前卫生管理、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共同打造美丽乡村。
  记者了解到,为激发村民们的参与热情,罗城村推出了乡村治理“积分制”考核办法。村民们通过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活动获得积分奖励,这些积分可以在兑换点兑换生活用品或参与文化活动等。姜绍林就是其中的积极参与者之一。在第一次积分兑换时,由于他家环境较差,积分很少,没有东西可兑换。这使他深受触动,回去后积极改厕,拆除无功能建筑,对房前屋后进行了彻底的整治,还带头办起了民宿“糊涂小院”,家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第二次兑换积分时,姜绍林成功兑换到奖品。
  目前,罗城村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村庄道路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房前屋后无乱堆乱放现象,垃圾分类工作有序进行;河道清澈见底,鱼儿畅游其中。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罗城村积极引入文旅项目,大力发展旅游业,2023年入选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陶有祥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我们村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村集体实现旅游增收20万元,项目地村民人均增收25000元。”
  如今的罗城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党群服务综合体已成为聚民心、汇民智、促共富、强服务的“红色引擎”,不断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和乡村产业发展,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