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7月13日
谨防凉拌菜米酵菌酸毒素
本报讯(记者汪玉)炎炎夏日,记者走访发现,主城区街头巷尾、小区门口等处,不乏凉皮、面皮小摊。傍晚时分,凉皮、黄瓜丝、豆芽被摊主们搅拌在一起,加入调料,几十秒钟一份凉皮就制作完成,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
广受市民喜爱的凉皮等凉拌菜虽美味,但也要谨防这些美食里暗藏的椰酵假单胞菌。据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科长李杨介绍,椰酵假单胞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特别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容易滋生,而夏秋季节是椰酵假单胞菌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发酵米面制品、鲜木耳、银耳及其他淀粉类制品等,都是容易被椰酵假单胞菌污染的常见食品。
据悉,椰酵假单胞菌能够产生米酵菌酸毒素,这是引起一些凉拌食物毒性的关键。这种毒素具有极强的耐热性,常规的烹饪方法如煮沸、蒸煮无法彻底破坏其毒性。米酵菌酸毒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脑、肾等人体重要脏器,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惊厥、休克等。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潜伏期通常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可达1至2天,最长可达3天。该食物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物,病后恢复情况与食入毒素的量有关。
因此,专家建议,市民在品尝凉皮、凉拌菜等美食时,应做好预防措施。如果怀疑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以减少毒素对身体的损伤,并及时到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