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7月18日
城北社区“小蓝本”书写“大民生”

▲社区联合城管、物业、志愿者一起对城北花园小区飞线充电进行集中整治。
□ 记者 唐馥娴
在贵池区清风街道的城北社区,一本不起眼的蓝色小册子——《为民办实事记录本》,正悄然改变着社区的面貌,成为连接民心、解决民忧的“金钥匙”。这本被居民亲切称为“小蓝本”的记录本,不仅记录了社区工作者们为民办实事的点点滴滴,更见证了城北社区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
“小蓝本”里的民生大文章
“百牙小区业主刘女士反映的居民楼外墙脱落问题已安排人员上门解决,下周一回访,跟进事件后续……”7月12日下午,城北社区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正认真地在“小蓝本”上记录着居民反馈问题的最新进展,并细心规划着下一步的回访计划。这一幕,只是城北社区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小蓝本”虽小,却承载着社区工作的千斤重担。自今年年初以来,城北社区积极响应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创新推出“小蓝本”工作法,将体察民情、收集民意作为社区工作的头等大事。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方纯介绍:“‘小蓝本’的诞生,源自于社区党委对群众需求的深刻洞察和积极响应。它记录的是我们为民办成的实事,是社区与居民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
居民们可以通过市长热线、居民微信群、面对面交流或电话等多种方式,随时随地向社区反映问题。从基础设施维修、人居环境改善,到矛盾调解、困难帮扶,再到物业管理等方方面面,只要关乎居民的切身利益,都能在“小蓝本”上找到它们的痕迹。社区“两委”成员更是主动下沉到各个小区微信群,亮明身份,加强日常走访,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确保群众的声音被及时听见、问题被有效解决。
从“记”到“办”,为民解忧显真章
“记”只是手段,“办”才是目的。在城北社区,“小蓝本”不仅是问题的记录本,更是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面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迅速响应,逐条开展针对性服务。
以城北花园小区为例,近期小区业主相继在微信群中反映物业管理服务不到位、电梯故障频发、楼道乱堆乱放、居民毁绿种菜等一系列问题。社区工作人员看到后,立即将这些问题一一记录在“小蓝本”上,并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协调街道、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及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召开“四位一体”协商议事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经过几轮协商,各方达成一致,由社区牵头,联合城管、物业、楼栋长及党员志愿者,开展了一场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获得居民们纷纷点赞。
“我们社区会时刻关注‘小蓝本’中记录问题的办理进度。”方纯主任说,“在办结后,我们会及时对诉求事项和诉求人员进行回访,告知办理结果,并详细了解群众满意度和相关意见建议。”这种闭环管理的方式,不仅确保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还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市长热线到居民微信群,从面对面交谈到电话沟通,城北社区开辟了多种渠道,确保每一位居民的声音都能被听见、被记录。社区“两委”成员不仅分布在各个小区的微信群中,还定期深入小区,开展走访活动,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无论是小区基础设施的维修、人居环境的改善,还是矛盾纠纷的调解、困难群众的帮扶,只要居民有需求,都能在“小蓝本”上找到回应。
“举一反三”,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为了更好地发挥“小蓝本”的作用,城北社区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每十天,社区都会对办成的实事进行梳理总结,并形成电子档存档。这些电子档不仅记录了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方法,还从中提炼出“一事一策”的工作思路,为将来处理类似问题提供范本和素材。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经验。”方纯主任说,“同时,我们也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方法、优化流程,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为居民服务。”
此外,城北社区还将民情走访、为民办事作为社区后备干部入选、社区工作者入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一举措不仅激发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进一步压实了他们的工作责任,确保了“小蓝本”工作法的有效实施。
据统计,今年4月份以来,清风街道城北社区16个网格、15本“小蓝本”共记录为民实事53条。这一件件利民小事、一桩桩暖心实事体现的是社区党委的为民情怀,也是基层治理的妙法实招。如今,社区工作人员手中的“小蓝本”还在一点点变厚,基层治理的“宝典”也在慢慢充实。
记者感言
以“小蓝本”中的“小题”探索为人民服务的“大课题”,城北社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他们变“等群众上门”为“到群众中去”,变群众“上访”为社区工作者“下访”,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需、所想,解群众所难。这种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不仅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更为提升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