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及会员单位援建的创客教室里观看科教宣传片。
□ 记者 唐馥娴
在皖南的青山绿水间,隐藏着一所被科技之光拥抱的学校——贵池区高坦中心学校。在这里,科技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科技的梦想在乡村的田野上绽放光芒。
科技火种,点亮乡村希望
2022年初,随着《“科普安徽”提质行动》的深入实施,池州市作为6个挂点联系市之一,迎来了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定点帮扶。地处偏远山区的高坦中心学校,有幸成为这场科技教育盛宴的主角。2022年7月,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的实地考察调研,如同一缕春风,吹散了乡村科技教育的迷雾,点燃了师生心中的科技梦想。
“以前,我们接触到的科技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很多孩子对科技充满好奇,但缺乏了解和学习的机会。”贵池区高坦中心学校校长王长胜感慨地说,“从未想过,我们能如此近地接触到这么先进的科技教育资源。有了省科协的支持,我们的科技教育迎来了春天。”
经过多次协商与规划,一份《贵池区高坦中心学校科技教育三年发展规划(2022-2025年)》应运而生,为学校的科技教育指明了方向。
多方联动,共筑科技梦想
2022年10月,随着四方合作框架协议的正式签署,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池州市科协、贵池区科协与高坦中心学校携手并进,共同开启科技教育的新阶段。在这场多方联动的共建中,每一方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作为主导方,不仅捐赠了科创仪器设备、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资源包和机器人教育套件,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实践活动和师资培训。从“太空种子”的播种到“生态科学”的研修,从“科学岛——AI创新探索”主题科学营的参与,到推选校长成为省科协委员,每一步都凝聚着对乡村科技教育的深情厚谊。
市、区科协作为协作方,更是全力以赴,在项目资金、资源服务、活动安排等方面给予学校大力支持。
高坦中心学校作为承受方,更是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充分利用省、市、区科协提供的资金和资源,大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实施科技教育三年发展规划。
同时,为了更好地支持省、市、区科协的结对共建项目,市、区教体部门投入约100万元资金,对学校教室、功能室、运动场地、劳动科普基地等进行全面维修改造。
如今的高坦中心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备,为科技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技之花,绽放乡村校园
在多方支持下,高坦中心学校的科技教育氛围日益浓厚,孩子们不仅能在课堂上学到丰富的科技知识,还能在劳动科普实践基地亲身体验劳动叠加科技的魅力。
今年5月15日,由省科协、省科技馆援建,我市首家乡村小学科技馆在贵池区高坦中心学校正式开馆,这对这所乡村学校来说,无异于如虎添翼。校科技馆是市科技馆分馆,馆内共有“机械王国”“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等不同主题、不同类型展品约50件。
另外,在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及会员单位的援建下,建成创客教室,室内有3D打印机、VR、微型万能机床、激光切割机、人形机器人、空中格斗无人机、STEM教育套装、人工智能套装、MaKeX Starte套装、Enjoy AI套装、机器人竞赛套装、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资源包等设备器材,为孩子们开展科技探究活动和项目式学习提供了实践平台。
除了为孩子们打造科技馆、创客教室,学校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讲座和科技实践等活动,争取利用3年左右时间,把学校创建成全省首个科技教育乡村示范校。
如今,孩子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高涨,并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了思考和创新。在科创实验室,他们能使用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资源包进行科学实验,还能熟练操作机器人,亲身探索科学的奥秘。在劳动科普实践基地——“躬行园”,“太空种子”也在孩子们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见证着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在学校的科技节,孩子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科技作品,分享着科技带来的收获与快乐。
“以前,我们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现在我们和科技零距离。”孩子们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科技学习经历,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在科技领域的无限可能。
展望乡村学校科学教育的未来,王长胜感慨道:“借助科协等各界力量,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是我校的一个有益尝试,这也是一个‘播种’的过程,希望能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种下科学的种子,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勇于探索,将来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实现自己的科技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