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4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01日
村美民富产业旺 文明新风入画来
——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代村村和美乡村建设综述

  聆居民宿院内

  且留下民宿

  清理姜家泉
  干净的农家小院花团锦簇、创意的特色民宿拔地而起、彩绘的村庄外墙上习习新风扑面而来,眼前所见皆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文明和谐的景象……走进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代村村,如同走入一幅幅美好的田园画卷。一帧一画,充满诗意;一地一物,彰显和美。
  近年来,代村村坚持党建引领,把高质量党建作为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红色引擎”,通过美化村居环境、大力发展产业、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等措施,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里的广袤农村正从“一点美”向“全面美”,从“环境优”向“生活优”,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也正因此,代村村先后获得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徽省文明示范村、安徽省旅游特色名村以及安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
  美化环境——齐心协力“美颜”村居环境
  “清新乡野、城市客厅”是代村村的发展定位,也是如今该村最真实的写照。
  一排排田舍错落有致,一条条柏油路纵横交错,一栋栋民宿徽韵典雅,开阔的文化广场上各类休闲设施齐全,优雅别致的绿化公园随处可见……沿着村口一处四米多宽的“姜家泉”小河走进代村村,临街的车马喧哗渐渐远离,清幽静美扑面而来,不时还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村民悠闲地坐在门前拉着家常开怀大笑,老人们围着桌子下棋悠闲自在,大妈们跳着广场舞轻松快乐,游客结伴而行四处欣赏美景。在这里,清新的乡野之风与现代的城市气息兼具。
  “我们每年来九华山都会住在这里,虽然是乡村,但各项配套设施非常齐全,非常方便。”提到代村村,很多游客都不陌生,原始的乡村风貌、淳朴的民风以及宛如现代都市般便捷的配套服务让游客流连忘返,这里早已被不少游客纳入九华山之行的必游“打卡地”。
  然而,曾经的代村村却是另一番模样。“以前村里都是乱堆乱放、乱披乱挂,家家户户用的是旱厕,鸡鸭随处散养,草堆到处都是,根本没有游客愿意到这里来。”回忆起往日的村庄,村民陈志明微微皱了皱眉头,但看到如今干净的卫生间、规整的小菜园、圈养的鸡鸭、清澈的河流以及络绎不绝的游客,又开心地笑了起来。
  代村村的“蝶变”,得益于全体村民观念的改变。村两委瞄准代村村坐落在九华山风景区脚下的优越地理位置,倡导全体村民转变发展思路,从整治村庄环境入手,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于是,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该村重点推进了农村清洁、基础设施建设、村庄亮化、厕所改造和污水处理等一系列工程,并实施了生态环境大排查、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三大行动,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着力建设绿色生态村庄,打造宜居宜游的乡村新景观。整治过程中,在村干部的带头表率下,家家户户主动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热情高涨,整个村庄彻底告别“脏乱差”,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上半年,该村共清理了70余处公共卫生区域,清运垃圾240余吨,整治了1500余米的河道沟渠,投资217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停车场、羽毛球场、休憩广场等,村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目前,代村村已对所有主干道路进行了重新规划和硬化,并配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村内环境卫生,而且改造了老旧房屋,打造了文化墙,增加了绿化植被,完善了公共休闲设施,村庄整体视觉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村内亮化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和饮用水工程也已经全部完成。整个村庄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一个既现代又充满乡野趣味的美丽乡村。
  发展旅游——引导村民共筑“生态富梦”
  代村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过去,一人守着几亩田,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村民的劳作日常。如今,一栋栋民宿、农家乐、特色饭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见证了该村从农耕到文旅的华丽蜕变。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青山绿水、田园牧歌,以及紧邻九华山核心景区的黄金地理位置,村民在村两委的引导与支持下,开启了转型发展的新篇章。他们既做农民又当商人,开始端上“生态饭碗”。近年来,代村村相继开起了12家民宿和11家农家乐、饭店。周智伟就是成功转型的一位村民,他的“聆居庭院”民宿早已远近闻名,整个民宿建筑为徽派风格,庭中有园、园中有屋、花树围绕,庭院中的农家小菜园可为游客提供无公害的绿色蔬菜,深受游客欢迎。“我们的民宿能办的这么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村里的大力支持。”周智伟说,绚丽的灯光可以吸引游客下榻入住,当他和几位村民把“想要改造民宿外立面灯光”的需求向村两委反映后,村两委不仅吸纳了他们的意见,还专门安排设计师提前与各家进行沟通,拟定方案。灯光一安装,村民纷纷叫好,整个村庄的现代气息更加浓厚,烟火气更加十足。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该村的“聆居庭院”和“且留下民宿”荣获“皖美金牌民宿”称号,“杨琦别院”入选“皖美银牌民宿”。
  如火如荼的旅游业,让村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代村村“趁热打铁”,引进了如是心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发展特色农业领域进行了创新。目前,该村已有210亩耕地被承包用于开发特色农业,这不仅为村民提供了8个稳定的工作岗位,还促进了村民以及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2023年,代村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25万元。
  今年,该村又依托良好的旅游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承接公益性项目、出租门面房、出租水塘以及圣安停车场分红等方式拓宽收入来源,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64.64万元。“引导村民走向生态致富之路,不仅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更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绿色可持续的新路径。在这里,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金山银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戴国兵自豪地说。
  强化治理——奏响和美乡村幸福乐章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代村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既是彩绘墙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村民心中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在村民陆代兰家,一张“平安家庭”示范户的牌匾熠熠生辉,周边邻里过来串门总要唠唠这块牌子的来历。原来,陆代兰家庭因“夫妻相敬相爱、遵纪守法、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互相照顾,尊老爱幼、团结邻里”被该村评为平安家庭楷模。牌匾一挂,附近村民均投来羡慕的眼光,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榜样学习。
  近年来,代村村还依托村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持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婚事新办、白事简办,革除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村里举办文明集市活动,90后退役老兵洪杰二话没说主动报名参加,利用在部队学习掌握的电工技术免费为村民维修家用电器;村级护河员发现姜家泉河道存在不少漂浮物,村干部一号召,村民纷纷带上铁耙、铁锹、锄头等工具参与清理,共同维护代村美好人居环境;村民不会使用新农合上网缴费,党员志愿者立马来到村民家中手把手指导缴费……在代村村,越来越多的文明故事正在不停地上演,村民主动参与社区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意识在不断增强。
  今年3月份,代村村妇联组织执委一行上门看望低保户等弱势群体时,发现很多这类住户的家中十分杂乱,就连一些日常用品都污垢斑斑。于是,大家分头行动,帮助这些弱势群体收拾房间、擦洗桌面。帮扶结束后,大家还萌生了成立大妈志愿队,凝聚妇女力量为村民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的想法。不久后,一支由老党员带头,村民代表和热心居民参与的“代村大妈”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开展法治宣传、巡逻防范、矛盾调解、志愿服务……如今,“代村大妈”已细致入微地参与到了代村治理的方方面面,与村里的青年志愿者、驻村民警、村委会密切配合,协作联动,把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此外,该村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探索建立群众有事找党员、党员有事找支部的工作机制,每名党员联系5-6户群众,目前已联系群众216户,悬挂信息公示牌216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代村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主动适应主要矛盾新变化,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相继建立了村综治中心、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议事会、村选举委员会等,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村级组织健全有力、民主制度规范完备、法治教育扎实有效、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目前,该村又在大力推行乡村网格化管理,通过数字化赋能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以最快速度回应和解决村民诉求,以进一步提升村庄治理能力,更好服务广大村民。
  风劲帆满图新志,乡村建设正当时。谈起未来的发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戴国兵胸有成竹。他表示,接下来,将在全面提升村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深化“旅游+乡村+康养”模式,推动旅游产业与本土自然、人文、经济的深度融合,力争将代村村打造成为一处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目的地,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品味到乡村的淳朴与宁静。
  (马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