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02日
图书送上门 借阅更方便
近日,有上海市民反映图书馆缺少送书上门的服务,认为送书上门更便于借阅,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对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回复称,今后将会同上海图书馆在试点的基础上,指导更多有条件的区级公共图书馆推出网借邮寄服务。
图书馆送书上门,被网友亲切地称作“图书外卖”。在这个万物皆可外卖的时代,图书外卖并无不可,而且早已有人尝鲜。早在2020年初,北京首批72家书店陆续上线某头部外卖平台,一时引发热议。紧随其后,济南、沈阳、合肥等100多个城市的书店宣布入驻外卖平台,其中不乏新华书店、三联书店等品牌书店。
毋庸讳言,书店上线外卖服务,在当时线下活动受限的情况下,多少有些被迫转型的意味,却也在这种压力测试下,培养起用户对“图书外卖”的接受度和消费习惯。根据外卖订单,不难作出这样的大数据画像:不少人选择为自己点一杯咖啡、一份甜点再加一本书,惬意度过属于自己的休闲时光。
书店的图书外卖,主打方便快捷,主要还是瞄准服务店铺周边几公里的读者刚需,急人之所急。而对于多数人来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借用当下的流行语,“不是新书买不起,而是借书更有性价比”。在线选好自己所要借的书,然后快递到家,在规定的借阅期内还书,是不少人的心动之选。而能承载得起如此“众望”的,还得是公立图书馆。公立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够多、种类更丰富,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而且图书借阅本就是其“主营业务”,“图书外卖”只不过是将其从线下搬到线上;此外鉴于其公益性定位,相比市场化的图书租赁服务,费用也相对更低更友好。
令人欣喜的是,在实践中,不少城市的图书馆已经走在前面。就在今年7月初,“冀图邮书”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石家庄市民可通过微信借阅河北省图书馆和石家庄市图书馆的5万册图书,直接快递到家,一次可借4本书。关于大家普遍关心的费用问题,据了解,如果在邮政网点取书和还书,那么全免费,如果快递借和还,则需支付每笔4元的快递费,完全在大多数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成都图书馆的探索则更早,去年11月正式开启“图书外卖”业务,近期还喜迎升级,借书服务范围从大成都范围拓展至成德眉资都市圈,为更多读者带去书香和便利,让阅读资源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
“冀图邮书”上线首日就接到170多个订单,让工作人员直呼“想不到”;成都图书馆的“图书外卖”则达成“半年借出三万本”的业绩,足以显示这项需求之刚性。的确,人们之所以喜欢逛书店、蹲图书馆,一大原因就是着迷于那个实体空间所营造的特殊的氛围感,以及其所引发的共鸣。然而,面对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留给人们尤其是职场人从容出入图书馆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太多,与其苦苦坐等“人去找书”,真不如反向推动“书去找人”。
图书馆送书上门,虽然阅读的场景变了,但不变的是人与书、人与人的联结。与书的流动相伴随的是,阅读真正融入每个人的生活,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更加日常。如此,图书馆的资源得到更高效率的利用,图书馆的魅力在高频使用和高度黏性中实现保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客厅,带给一座城市和城市里的人们持久的滋养。
图书馆送书上门,服务模式谈不上多新奇,但不少人在得知后还是惊呼“原来还可以这样”。这种“意外之喜”,是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拥抱并应对需求变化的肯定和点赞,也蕴藏着呼唤更多创新举措的殷切期待。总之,只有创新思路,适应社会消费习惯和需求变化,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方式,才能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来源:《光明日报》
图书馆送书上门,被网友亲切地称作“图书外卖”。在这个万物皆可外卖的时代,图书外卖并无不可,而且早已有人尝鲜。早在2020年初,北京首批72家书店陆续上线某头部外卖平台,一时引发热议。紧随其后,济南、沈阳、合肥等100多个城市的书店宣布入驻外卖平台,其中不乏新华书店、三联书店等品牌书店。
毋庸讳言,书店上线外卖服务,在当时线下活动受限的情况下,多少有些被迫转型的意味,却也在这种压力测试下,培养起用户对“图书外卖”的接受度和消费习惯。根据外卖订单,不难作出这样的大数据画像:不少人选择为自己点一杯咖啡、一份甜点再加一本书,惬意度过属于自己的休闲时光。
书店的图书外卖,主打方便快捷,主要还是瞄准服务店铺周边几公里的读者刚需,急人之所急。而对于多数人来说,“书非借不能读也”,借用当下的流行语,“不是新书买不起,而是借书更有性价比”。在线选好自己所要借的书,然后快递到家,在规定的借阅期内还书,是不少人的心动之选。而能承载得起如此“众望”的,还得是公立图书馆。公立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够多、种类更丰富,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而且图书借阅本就是其“主营业务”,“图书外卖”只不过是将其从线下搬到线上;此外鉴于其公益性定位,相比市场化的图书租赁服务,费用也相对更低更友好。
令人欣喜的是,在实践中,不少城市的图书馆已经走在前面。就在今年7月初,“冀图邮书”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石家庄市民可通过微信借阅河北省图书馆和石家庄市图书馆的5万册图书,直接快递到家,一次可借4本书。关于大家普遍关心的费用问题,据了解,如果在邮政网点取书和还书,那么全免费,如果快递借和还,则需支付每笔4元的快递费,完全在大多数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成都图书馆的探索则更早,去年11月正式开启“图书外卖”业务,近期还喜迎升级,借书服务范围从大成都范围拓展至成德眉资都市圈,为更多读者带去书香和便利,让阅读资源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
“冀图邮书”上线首日就接到170多个订单,让工作人员直呼“想不到”;成都图书馆的“图书外卖”则达成“半年借出三万本”的业绩,足以显示这项需求之刚性。的确,人们之所以喜欢逛书店、蹲图书馆,一大原因就是着迷于那个实体空间所营造的特殊的氛围感,以及其所引发的共鸣。然而,面对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留给人们尤其是职场人从容出入图书馆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太多,与其苦苦坐等“人去找书”,真不如反向推动“书去找人”。
图书馆送书上门,虽然阅读的场景变了,但不变的是人与书、人与人的联结。与书的流动相伴随的是,阅读真正融入每个人的生活,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更加日常。如此,图书馆的资源得到更高效率的利用,图书馆的魅力在高频使用和高度黏性中实现保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客厅,带给一座城市和城市里的人们持久的滋养。
图书馆送书上门,服务模式谈不上多新奇,但不少人在得知后还是惊呼“原来还可以这样”。这种“意外之喜”,是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拥抱并应对需求变化的肯定和点赞,也蕴藏着呼唤更多创新举措的殷切期待。总之,只有创新思路,适应社会消费习惯和需求变化,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供给方式,才能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