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19日
让“红色”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 记者 钱雪梅
在贵池区棠溪镇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志愿服务团队——棠溪关爱青少年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尽管这支队伍仅有10名成员,且成立时间才一年多,但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已与当地的青少年打成一片,孩子们亲切地称服务队队员们为“兵叔叔”。
“各位同学,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是棠溪革命烈士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棠溪革命烈士雕像,他们分别是檀周贵烈士、匡龙海烈士、檀炳光烈士……”8月13日,棠溪关爱青少年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组织一批青少年赴棠溪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队长方礼杨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棠溪这片热土上曾经发生的一个个感人的革命故事,孩子们听得十分入神。棠溪中心小学学生柯语晨说:“谢谢‘兵叔叔’带我们来这里参观,以前只是从书本和电视上了解革命英雄事迹,今天聆听了家乡的革命烈士故事,让我感觉英雄就在身边。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保家卫国的英雄。”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该服务队成立的初衷和使命。记者了解到,为了把“红色”种子深深根植于青少年的心中,服务队利用清明节、“八一”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棠溪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兵王有话说”、集中观看红色电影等国防教育宣传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在这些活动中,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兵王有话说”。“同学们,那时部队条件艰苦,我们住旧窑洞、吃大锅饭、睡大通铺。部队领导说,谁表现优秀,谁就能优先到重要岗位上去。后来,我通过不懈的努力,幸运地成为同批新兵中第一个和导弹亲密接触的人。”在一次“兵王有话说”宣讲活动中,志愿者王权海这样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
在棠溪镇,很多青少年都十分熟悉王权海,因为这位火箭军原一级军士长是棠溪人,他主动加入服务队,经常回到老家开展宣讲活动。每次宣讲,他都如数家珍地分享军旅生涯的难忘瞬间——“第一次目睹大国重器、第一次按下点火按钮、第一次作为士官指挥长参加演训任务、团队第一次被授予导弹发射先锋旗”……每一个“第一次”,不仅让青少年直观了解部队生活的真实面貌,更激发了他们对军营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叔叔,长大了我也想当兵,可到底当兵要怎么训练啊?”在一次宣讲活动中,现场一位小朋友的发问让方礼杨沉思良久,他意识到,仅靠宣讲还不能完全让青少年了解军人和军营生活。于是,他在服务队的活动中添加了一项内容——组织青少年开展短期军训。
退役军人肖飞有着丰富的军事训练经验,当听说服务队要组织青少年开展军训,立即申请做义务“指挥官”。站上训练场地,肖飞就像回到了熟悉的营地,每一个动作都标准而有力。看着眼前一张张稚嫩的脸,肖飞深知,他的每一次细心指导都有可能在青少年心中种下“参军报国梦”。训练中,肖飞还常常和孩子们分享关于勇气、坚持与牺牲的故事,让他们不仅学会基本的军事技能,还收获了宝贵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在开展活动中,方礼杨和队友张泽君发现,少数青少年始终沉默寡言,难以融入到集体活动当中。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些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或者来自单亲家庭,个别孩子甚至是孤儿。“我在镇综治办工作,这些孩子让我想起之前接触的留守儿童王某。因为缺少父母关爱,法律意识淡薄,沾染上小偷小摸的恶习,最后进了拘留所,十分可惜。”提到王某的案子,张泽君心情十分沉重,他说:“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主动加入服务队,希望能用‘红色’种子和法律知识滋润留守儿童心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困境儿童小徐就是他们成功帮扶的一位青少年。8月13日,当方礼杨、张泽君和往常一样来到小徐家中进行走访时,小徐的变化让大家既意外又惊喜,他终于肯敞开心扉和“兵叔叔”们分享校园生活,并向他们请教学习方法,比以往开朗了许多。
“我们服务队是去年3月份成立的,发布招募队员的公告后,退役军人报名热情非常高。最后,我们从各行各业中精挑细选10人组建了一支‘小而精’的队伍。去年,我们还入选全国1000支‘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名单。”方礼杨说,一年多来,服务队组织开展了18场活动,服务对象230余人。接下来,将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引导广大青少年赓续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接班人。
在贵池区棠溪镇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志愿服务团队——棠溪关爱青少年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尽管这支队伍仅有10名成员,且成立时间才一年多,但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已与当地的青少年打成一片,孩子们亲切地称服务队队员们为“兵叔叔”。
“各位同学,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是棠溪革命烈士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棠溪革命烈士雕像,他们分别是檀周贵烈士、匡龙海烈士、檀炳光烈士……”8月13日,棠溪关爱青少年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组织一批青少年赴棠溪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队长方礼杨饱含深情地讲述了棠溪这片热土上曾经发生的一个个感人的革命故事,孩子们听得十分入神。棠溪中心小学学生柯语晨说:“谢谢‘兵叔叔’带我们来这里参观,以前只是从书本和电视上了解革命英雄事迹,今天聆听了家乡的革命烈士故事,让我感觉英雄就在身边。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保家卫国的英雄。”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该服务队成立的初衷和使命。记者了解到,为了把“红色”种子深深根植于青少年的心中,服务队利用清明节、“八一”建军节、全民国防教育日、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棠溪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兵王有话说”、集中观看红色电影等国防教育宣传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在这些活动中,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兵王有话说”。“同学们,那时部队条件艰苦,我们住旧窑洞、吃大锅饭、睡大通铺。部队领导说,谁表现优秀,谁就能优先到重要岗位上去。后来,我通过不懈的努力,幸运地成为同批新兵中第一个和导弹亲密接触的人。”在一次“兵王有话说”宣讲活动中,志愿者王权海这样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
在棠溪镇,很多青少年都十分熟悉王权海,因为这位火箭军原一级军士长是棠溪人,他主动加入服务队,经常回到老家开展宣讲活动。每次宣讲,他都如数家珍地分享军旅生涯的难忘瞬间——“第一次目睹大国重器、第一次按下点火按钮、第一次作为士官指挥长参加演训任务、团队第一次被授予导弹发射先锋旗”……每一个“第一次”,不仅让青少年直观了解部队生活的真实面貌,更激发了他们对军营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叔叔,长大了我也想当兵,可到底当兵要怎么训练啊?”在一次宣讲活动中,现场一位小朋友的发问让方礼杨沉思良久,他意识到,仅靠宣讲还不能完全让青少年了解军人和军营生活。于是,他在服务队的活动中添加了一项内容——组织青少年开展短期军训。
退役军人肖飞有着丰富的军事训练经验,当听说服务队要组织青少年开展军训,立即申请做义务“指挥官”。站上训练场地,肖飞就像回到了熟悉的营地,每一个动作都标准而有力。看着眼前一张张稚嫩的脸,肖飞深知,他的每一次细心指导都有可能在青少年心中种下“参军报国梦”。训练中,肖飞还常常和孩子们分享关于勇气、坚持与牺牲的故事,让他们不仅学会基本的军事技能,还收获了宝贵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在开展活动中,方礼杨和队友张泽君发现,少数青少年始终沉默寡言,难以融入到集体活动当中。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些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或者来自单亲家庭,个别孩子甚至是孤儿。“我在镇综治办工作,这些孩子让我想起之前接触的留守儿童王某。因为缺少父母关爱,法律意识淡薄,沾染上小偷小摸的恶习,最后进了拘留所,十分可惜。”提到王某的案子,张泽君心情十分沉重,他说:“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主动加入服务队,希望能用‘红色’种子和法律知识滋润留守儿童心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困境儿童小徐就是他们成功帮扶的一位青少年。8月13日,当方礼杨、张泽君和往常一样来到小徐家中进行走访时,小徐的变化让大家既意外又惊喜,他终于肯敞开心扉和“兵叔叔”们分享校园生活,并向他们请教学习方法,比以往开朗了许多。
“我们服务队是去年3月份成立的,发布招募队员的公告后,退役军人报名热情非常高。最后,我们从各行各业中精挑细选10人组建了一支‘小而精’的队伍。去年,我们还入选全国1000支‘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名单。”方礼杨说,一年多来,服务队组织开展了18场活动,服务对象230余人。接下来,将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引导广大青少年赓续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