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19日
截至目前,青阳县已建成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个、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1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7个、村级养老服务站98个,覆盖率89% ——
养老不离“家” 扮靓“夕阳红”
  □ 通讯员 赵召明 徐成 孔亮
  暖心就餐,老年食堂(爸妈食堂)解决;居家服务,专业人士上门;适老化改造,全方位无障碍;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精神文化需求同样可以满足……
  青阳县辖11个乡镇,7个城市社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5.84万,人口老龄化率达23.5%。“能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仅是老年人关心的话题,“让父辈祖辈安享晚年”更是儿女心中最深的牵挂。
  近年来,青阳县积极探索“居家+社区(村)+机构”嵌入式养老新模式,不断强化“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养老服务向社区、农村延伸,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乐等方面的服务,让老年人“不离家、不离亲、不离开熟悉环境”就能享受专业、便捷的养老服务。
  “老年食堂”守护老人“幸福食光”
  热腾腾的饭菜准点飘香,每天中午,杜村乡河东村的“老年食堂”里30多名老人都会围坐一堂,享受一蔬一饭的烟火气。
  “这是我们在杜村乡开设的第四家‘老年食堂’。”河东村“老年食堂”负责人、青阳县向日葵协会杜村站站长丁伯臣告诉笔者,“老年食堂”的运营除了依靠政府和协会力量外,也离不开社会爱心人士和就餐老人及子女等群体的积极支持。
  在青阳,像河东村老年人一样享受“幸福食光”的老人还有不少。2022年以来,青阳县把老年助餐建设作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全县老年人分布情况,科学布局47个老年食堂(助餐点),通过政府提供补助,公益组织、餐饮企业积极参与的方式,共同构建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和可持续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和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的覆盖率分别达到35%和100%。
  适老化改造让老人出行更便利
  地面太滑、起身不方便、行动不便……这些生活中的简单小事,对于选择居家养老的农村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失能、残疾等特殊老年群体来说,一直都是困扰他们的“养老难题”。
  今年,家住庙前镇三义村的高付荣老人家里完成了适老化改造。她高兴地说:“卫生间铺了防滑垫,连新换的床都装有扶手,我现在起身很便捷,也很安全。”
  为有需要的老人安装一根扶手、铺设一段平整的出行路面,带来的是便利,温暖的是人心。今年以来,县民政局细化工作措施、明确时间节点,大力推动农村适老化改造提升工程,为老人量身打造安全、温馨的家居环境。据县民政局副局长熊树民介绍,今年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覆盖全县11个乡镇314户居民,目前已完成改造214户。
  上门服务温暖老人心
  7月19日,助老员何爱丽和同事早早地来到朱备镇江村村江大爷家里,帮他收拾房间,修剪指甲。今年70多岁的江大爷双眼失明,行动不便,子女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做完家务后,何爱丽像往常一样和江大爷拉起了家常,还给江大爷唱了一段黄梅戏。“工作中,我们发现老年人不仅有物质上的需求,更有精神上的需要,我们除了提供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服务外,也会经常陪他们聊天,给他们表演一些节目,让老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何爱丽说。
  近年来,青阳县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将低收入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和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补贴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统一由专业助老服务机构安排助老员每月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助行、助购及精神慰藉、心理关爱等服务,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看病、法律援助等方面难题,形成了具有青阳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品牌。目前全县持证助老员队伍已发展到100余人,服务对象涵盖全县4330余名老人。
  截至目前,青阳县建成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个、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1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7个、村级养老服务站98个,覆盖率89%。今年上半年,累计服务全县老人2.6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