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23日
安徽采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东至县洋湖镇迭山村联手发展特色鲜果采摘产业,推动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采摘经济带“火”乡村旅游
  □ 记者 张艺楠
  8月19日上午,在东至县洋湖镇迭山村安徽采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采果生态农业)的果园基地里,漫山遍野的枣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愈发显得绿意葱茏,枝头挂满了沉甸甸的鲜枣,村民们正忙着采摘,一派丰收的景象。“这片枣园长势良好,冬枣脆甜可口,很受游客的喜爱。”公司总经理陈独满望着满山的青绿欣喜地说。
  近年来,迭山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抢抓“万企兴万村”机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鲜枣、杨梅等特色鲜果采摘逐渐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采摘鲜果的乐趣。
  迭山村位于洋湖镇东部,因村内山体连绵起伏,层层叠叠,故得名“迭山”。过去,该村主要发展传统农业,经济效益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我们村以前也发展过水果种植产业,但一直没有进行规模化种植,村民的积极性不高,土地没过多久又荒废了。”迭山村村委会副主任仰孝亮介绍。
  转变始于2010年。这一年,陈独满带着他的创业梦来到迭山村,创办了采果生态农业。“迭山村在很多年前也种植过水果,虽然失败了,但我相信只要方法得当,这片荒地还是可以重新焕发生机。”陈独满是东至洋湖镇人,早些年一直在北京等地打拼,为创业积累了一定的根基,后来在当地党委、政府号召下,回乡发展。“迭山村交通便利、生态优良,适宜发展休闲农业和特色农业,便决定在这里投资鲜果采摘产业项目。”
  万事开头难。创业伊始,陈独满也遇到过种植、销售等各方面的难题。“洋湖镇党委、政府和迭山村两委在土地流转、市场推广、技术指导上给予我们很多帮助,农业部门还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改善土壤质量和种植方式。”陈独满说。在各方大力支持下,采果生态农业实现快速发展,并以东至县尚品家庭农场和东至县宛然笑杨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通过“扩建+改建”,打造了一座标准化果园基地,成功种上了杨梅、奇异果、草莓等鲜果。“如今的采摘园共种植了102亩冬枣、82亩杨梅、21亩奇异果和16亩草莓,高峰期每天吸引超2000名游客前来观光采摘。”陈独满介绍道。当前正值冬枣成熟季,前来观光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第一次来迭山村体验冬枣采摘,这里的果园规模比我想象中大得多,而且品种丰富,这一趟旅程收获满满。”来自哈尔滨的游客孔庆伟说。
  “采果生态农业的落户,为村里解决了不小的难题,让我们这个曾经的空心村变成了广大游客热捧的打卡地,带动了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仰孝亮说,这些年,采果生态农业与迭山村深度合作,采取“公司+农场+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向村民传授种植经验,鼓励更多村民投身种植产业。
  “农户自家种植的鲜果由采果生态农业统一收购、加工、包装,源源不断地销往安庆、南昌等地。”陈独满表示,他们公司每年还吸纳20多名村民在基地务工,人均增收1万多元,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5万元。采果生态农业也因此先后获得市级“万企兴万村”先进单位、县级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称号。
  迭山村产业兴旺是“村企携手、双向奔赴”结出的硕果。“村里支持我们发展,我们更应该要担起帮助村里实现乡村振兴的责任。”陈独满说。近年来,在村两委帮助下,采果生态农业成功修建了一座冷藏冷链库,添置了加工设备,为开发杨梅酒、枣花蜜等产品提供了条件。
  放眼未来,采果生态农业与迭山村还将继续携手,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合理布局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扩大种植规模,科学开发更多特色品种,进一步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带动更多村民投身乡村特色产业和旅游业。“我们将持续做好服务保障,不断完善企业与村集体利益联结机制,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更好带动乡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仰孝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