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30日
三个书包永难忘
“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只要一听到这首歌,我就情不自禁想到自己曾背过的三个书包,心里翻江倒海五味杂陈。
我的第一种书包,不是肩背着的,而是用胳肢窝夹着的。
八岁,上一年级。上学前一天晚上,书包还没有着落,母亲说没钱买。母亲叫父亲赶紧想法子。父亲一声不吭,蹲在门槛上抽闷烟。
半晌,父亲从厕所阁棚上,翻出来一个“六六六”粉空口袋,一股怪味,直呛人鼻孔。这是一种黄色的油皮纸,表层涂有防潮胶水,比其他纸袋结实耐用。父亲用长满老茧的手拎起纸药袋,高高举过头顶,一下,又一下,使劲朝门前的石磙上掼,沾在上面看不见的药粉,像雾一样弥漫,呛得父亲一把眼泪一把鼻涕。
终于,油皮纸袋掼干净了。父亲拿回屋内,剔除了曾经装药的内胆,选了口袋中间夹层纸,用剪刀裁了数片长方形,一层一层,用粥米汤沾起三层厚,再三叠二折,父亲像变魔术,两支烟工夫就做好了一只长方形口袋。没有拉链,没有包带。简简单单,多了几分寒酸,这就成了我上学的第一个纸书包。
在学校,虽说也有与我一样背纸书包的同学,但屈指可数。多数同学背的书包,旧归旧,小归小,是正规的布书包。看到人家神气十足的样子,我羡慕,我嫉妒。
人有脸,树有皮。渐渐地,我开始嫌纸书包太土了,就在母亲跟前又哭又闹,不愿“背”这丢人现眼的纸书包。母亲总是不耐烦地说,没钱,没钱。书包,能放书就行,将就用吧。可我并不知母亲的难处,依旧任性耍赖,动不动要她换书包。
有一次,一向温和的母亲被我要书包要急了,居然拿鞋底打了我一顿。后来才听说,两个哥哥因学费拖了半年,学校追要,把母亲喊去学校训了半天,当时她正在气头上。
也许后悔不该打我,也许被我缠够了。到我五年级,一个冬天的晚上,母亲悄悄将父亲一件补丁摞补丁的旧青布褂子,用剪刀剪了,挑几片补丁少些的布,就着煤油灯,一针一线做了一个书包,我至今还记得,书包角有块补丁,书包背面有两块小补丁。书包带也是布条接布条用线绗的,书包正中间,手巧的母亲用红布缝了一个不标准的五角星。我背上布书包那一刻,甭提多高兴。
我读高一,正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包了五亩地。父母辛辛苦苦劳作,日子越过越好,不但还清了八百多元陈年债务,还结余了几百块钱。
春节前,母亲上马庄赶集,不声不响地替我买回了一个三块多钱的黄帆布书包,跟当兵背的那种一模一样,虽是仿制品,那可是我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宝贝。我看着新书包,一下明白了。不是父母小气,更不是不疼爱我。腰里无铜,没法逞雄啊。
书包,我的书包。从纸书包到布书包,再到帆布书包。酸甜苦辣,滋味全有。不得不承认,我们那一代人,小书包背得“好沉”。
今天孩子们背的书包,单单式样就有:单肩、双肩的,拉杆的等等;书包品牌林林总总,要高档有高档,要名牌有名牌。价钱少的几十,贵的几百。
眨眼之间,做梦也想不到,同为书包,今昔有天壤之别。今天,赶上了好时代,背书包的孩子们真幸福、真快乐。
而陪伴过我的三个书包,永远铭记在了我的心中。
我的第一种书包,不是肩背着的,而是用胳肢窝夹着的。
八岁,上一年级。上学前一天晚上,书包还没有着落,母亲说没钱买。母亲叫父亲赶紧想法子。父亲一声不吭,蹲在门槛上抽闷烟。
半晌,父亲从厕所阁棚上,翻出来一个“六六六”粉空口袋,一股怪味,直呛人鼻孔。这是一种黄色的油皮纸,表层涂有防潮胶水,比其他纸袋结实耐用。父亲用长满老茧的手拎起纸药袋,高高举过头顶,一下,又一下,使劲朝门前的石磙上掼,沾在上面看不见的药粉,像雾一样弥漫,呛得父亲一把眼泪一把鼻涕。
终于,油皮纸袋掼干净了。父亲拿回屋内,剔除了曾经装药的内胆,选了口袋中间夹层纸,用剪刀裁了数片长方形,一层一层,用粥米汤沾起三层厚,再三叠二折,父亲像变魔术,两支烟工夫就做好了一只长方形口袋。没有拉链,没有包带。简简单单,多了几分寒酸,这就成了我上学的第一个纸书包。
在学校,虽说也有与我一样背纸书包的同学,但屈指可数。多数同学背的书包,旧归旧,小归小,是正规的布书包。看到人家神气十足的样子,我羡慕,我嫉妒。
人有脸,树有皮。渐渐地,我开始嫌纸书包太土了,就在母亲跟前又哭又闹,不愿“背”这丢人现眼的纸书包。母亲总是不耐烦地说,没钱,没钱。书包,能放书就行,将就用吧。可我并不知母亲的难处,依旧任性耍赖,动不动要她换书包。
有一次,一向温和的母亲被我要书包要急了,居然拿鞋底打了我一顿。后来才听说,两个哥哥因学费拖了半年,学校追要,把母亲喊去学校训了半天,当时她正在气头上。
也许后悔不该打我,也许被我缠够了。到我五年级,一个冬天的晚上,母亲悄悄将父亲一件补丁摞补丁的旧青布褂子,用剪刀剪了,挑几片补丁少些的布,就着煤油灯,一针一线做了一个书包,我至今还记得,书包角有块补丁,书包背面有两块小补丁。书包带也是布条接布条用线绗的,书包正中间,手巧的母亲用红布缝了一个不标准的五角星。我背上布书包那一刻,甭提多高兴。
我读高一,正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包了五亩地。父母辛辛苦苦劳作,日子越过越好,不但还清了八百多元陈年债务,还结余了几百块钱。
春节前,母亲上马庄赶集,不声不响地替我买回了一个三块多钱的黄帆布书包,跟当兵背的那种一模一样,虽是仿制品,那可是我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宝贝。我看着新书包,一下明白了。不是父母小气,更不是不疼爱我。腰里无铜,没法逞雄啊。
书包,我的书包。从纸书包到布书包,再到帆布书包。酸甜苦辣,滋味全有。不得不承认,我们那一代人,小书包背得“好沉”。
今天孩子们背的书包,单单式样就有:单肩、双肩的,拉杆的等等;书包品牌林林总总,要高档有高档,要名牌有名牌。价钱少的几十,贵的几百。
眨眼之间,做梦也想不到,同为书包,今昔有天壤之别。今天,赶上了好时代,背书包的孩子们真幸福、真快乐。
而陪伴过我的三个书包,永远铭记在了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