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02日
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 通讯员 杨桓
近年来,青阳县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为主线,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进一步提升了秸秆产业化、规模化利用水平。2023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5%,秸秆产业化率达60%,有效实现农作物秸秆由“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2023年,该县农业农村部门获评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利用工作”优秀集体。
该县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纳入县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范畴,建立县领导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联系点,对全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统一协调。同时,编制《青阳县秸秆综合利用五年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成立机械化秸秆还田及肥料化利用等4个技术指导组,大力推进农机装备、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化的集成运用。2022年以来,该县共建设各类综合利用方式试验(示范)基地8个。
依托省秸博会平台,该县持续开展项目招引,2022年以来签约秸秆综合利用项目3个,签约金额2.4亿元。该县统筹各级财政资金,对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建设、采购秸秆收储设备、秸秆产业化利用等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进行奖补。2022年以来,奖补各类经营主体资金900余万元,培育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11家,秸秆“五化”利用经营主体100余家,建成镇级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5家、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7家。
为推进技术创新,该县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力度,加强秸秆综合利用装备和技术研发,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秸秆产业经营主体150人次。2022至2023年,该县秸秆产品和技术成果在省秸博会中获8项奖项。此外,“青阳县稻草还田养殖小龙虾技术”列入安徽省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联盟成立特刊典型案例,安徽友力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成为安农大研究生院“安徽池州九华黄精智能烘干装备(生物质)”科技小院。
同时,该县通过“三区”联动,有效解决了秸秆离田成本高的瓶颈问题,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在山区,该县大力推进“秸秆变肉”工程,充分利用牛羊养殖、食用菌种植产业开展秸秆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2024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3000头、年可消纳农作物秸秆0.75万吨。开展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模式试点,扩大了全县大球盖菇等草腐菌生产。在圩区,该县大力推广“稻草还田腐熟养殖小龙虾”技术应用,全县“稻草还田腐熟养殖小龙虾”面积5万亩以上,水稻秸秆利用量达2万吨以上。在工业园区,该县有效拓展秸秆生物质颗粒生产能源化技术应用,全县有规模化秸秆能源化利用生产企业3家,年可消纳农作物秸秆2万吨以上。
近年来,青阳县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为主线,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进一步提升了秸秆产业化、规模化利用水平。2023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5%,秸秆产业化率达60%,有效实现农作物秸秆由“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2023年,该县农业农村部门获评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利用工作”优秀集体。
该县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纳入县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范畴,建立县领导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联系点,对全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统一协调。同时,编制《青阳县秸秆综合利用五年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成立机械化秸秆还田及肥料化利用等4个技术指导组,大力推进农机装备、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化的集成运用。2022年以来,该县共建设各类综合利用方式试验(示范)基地8个。
依托省秸博会平台,该县持续开展项目招引,2022年以来签约秸秆综合利用项目3个,签约金额2.4亿元。该县统筹各级财政资金,对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建设、采购秸秆收储设备、秸秆产业化利用等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进行奖补。2022年以来,奖补各类经营主体资金900余万元,培育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11家,秸秆“五化”利用经营主体100余家,建成镇级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5家、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7家。
为推进技术创新,该县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力度,加强秸秆综合利用装备和技术研发,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秸秆产业经营主体150人次。2022至2023年,该县秸秆产品和技术成果在省秸博会中获8项奖项。此外,“青阳县稻草还田养殖小龙虾技术”列入安徽省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联盟成立特刊典型案例,安徽友力节能设备有限公司成为安农大研究生院“安徽池州九华黄精智能烘干装备(生物质)”科技小院。
同时,该县通过“三区”联动,有效解决了秸秆离田成本高的瓶颈问题,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在山区,该县大力推进“秸秆变肉”工程,充分利用牛羊养殖、食用菌种植产业开展秸秆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2024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3000头、年可消纳农作物秸秆0.75万吨。开展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模式试点,扩大了全县大球盖菇等草腐菌生产。在圩区,该县大力推广“稻草还田腐熟养殖小龙虾”技术应用,全县“稻草还田腐熟养殖小龙虾”面积5万亩以上,水稻秸秆利用量达2万吨以上。在工业园区,该县有效拓展秸秆生物质颗粒生产能源化技术应用,全县有规模化秸秆能源化利用生产企业3家,年可消纳农作物秸秆2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