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潘选玮
近日,记者走进池州市骏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骏智机电”)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科技感十足的生产场景,一排排机械整齐划一,自动化生产线流畅运转,“吐出”一块块动力电池顶盖片。
“这是我们根据客户产品需求,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生产线,机器设备和系统能自动完成生产工序,不需要人工干预。”公司工程总监杨贺彬介绍说,自动化生产线不仅降低了公司的人工成本,还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每条生产线的产能从原来的每天1万吨提升到每天2万吨以上。”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骏智机电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顶盖板的研发、生产、加工制作和销售,是宁德时代等国内知名新能源电池生产企业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为抢抓市场机遇,去年,该公司投资1.6亿元建设新能源方形电池顶盖结构件项目,新增15条自动化生产线,可实现日产能30万件。
“除了生产效率翻倍外,自动化生产线配备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控制每一个生产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指着正在测试产品漏率和压力数据的自动氦检机,杨贺彬告诉记者,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清楚知道产品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点,大大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和优良率。“特别是检测环节,以前手工检测难以规避细微的误差,现在用影像检测,能更高效、更精准地完成产品制作。目前,公司产品良品率已达到99.9%。”
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背后是企业不断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支撑。自2014年落户池州高新区以来,骏智机电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紧盯市场和客户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为确保每一件产品都能达到甚至超越客户的标准要求,该公司每年还投入2000多万元技改资金,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不断优化生产流程。
“专、精、特、新,就是我们这些年坚持的发展方向。”在公司副总经理杨前军看来,唯有创新才能更好驱动发展,唯有品质才能真正引领市场。“我们的研发设计能力在行业内处于第一梯队,拥有从新产品研发设计、评估和导入到生产制造的完整产品链,配备完整的研发样品制作、检测和验证设备,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杨前军介绍说,动力电池顶盖板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公司现拥有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型专利45项,其中不乏一些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
短短十年,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雄厚的技术实力,骏智机电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安徽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单位等一系列荣誉,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现居全国前五。2023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全会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创新创业的决心和信心。”杨前军表示,将始终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秉承“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一流零部件产品”的企业使命,专注新能源汽车行业,围绕客户需求,不断研发创新,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