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4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10日
建强教师队伍 夯实教育发展之基
——我市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综述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池州市委教体工委、市教体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教育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优化教师发展环境,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教师队伍素质实现有效提升。高度重视教师素质提升和结构优化,出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近40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本科学历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1.35万人,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学历及以上者分别占比79.10%、93.13%、98.78%。评选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59名。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池州教育强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强化。全市教体系统以有力的行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走深走实,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严格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压紧压实学校党组织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师德师风常态化学习教育、自查评议等五项机制,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开展在职教师违规从事有偿校外培训问题排查治理,开通热线电话,设立局长信箱,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加大信访举报查处力度。严把教职工入口关,实施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推行全行业禁止准入制度。
  教育人才队伍持续壮大。出台《池州市加强教育体育人才引进培育实施办法(试行)》,细化引进和培养本土教育人才资金支持、待遇保障机制。组建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4个、市级第三批名师工作室37个、名校长工作室25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3个,培养核心成员600余名,累计拨付专项经费147.5万元。柔性引进1名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江苏基地首席专家严华银来池设立工作站,遴选13名优秀校(园)长驻站研修,开展集体研修、校长论坛活动20余次。截至目前,全市省特级教师22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19人、第四届省级教坛新星11人、池州市教坛新星170人、市拔尖人才1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35人、骨干教师485人。
  教师资源配置更加优化。选优配强学校领导班子,全市175所公办中小学校全部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常态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今年选调214名乡村教师进城任教,安排74名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贵池区制定《中小学校教师积分制考核实施方案》,为校际流动提供重要依据。石台县制定《中小学校校长正向激励实施办法》,明确校长职称、工作交流等激励措施。加强教师资源补充配备。落实中小学教师招聘主体责任,全年新招聘中小学教师90名(含补充高中教师45名),102名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回原户籍地乡村学校任教,石台县5名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入编。
  师能提升再上新台阶。完善“国培”“省培”及市级专项培训,举办学校系统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任职培训、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专题培训,11个学科972名教研员、骨干教师参加义务教育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全市中小学校积极融入长三角,组织1100余名骨干教师、班主任赴上海、杭州等地优质学校学习交流,邀请知名教育专家辅导,汲取教育教学改革先进经验。开展第六届全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35名中小学班主任同场竞技,推荐6名优秀选手参加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组织140余名新任教师进行教学试讲、班主任答辩,帮带新任教师尽快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氛围、迅速站稳讲台。
  教师待遇保障力度显著提升。市、县教育部门联合财政、人社等部门每年开展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调查,确保教师工资待遇准时足额发放。建立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全市义务教育教师年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保持高于同级公务员0.2—1万元。提高乡村教师待遇。遵循“越是艰苦,待得越久,补助越高”的原则,2023年全市4890名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累计发放资金3051万元。石台县自2012年开始,为地处偏远学校教师每人每月发放300元津贴,累计发放120余万元。积极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环境、居住条件,1500余套偏远学校教师周转宿舍拎包即可入住,有力促进了农村学校教师安居乐教。
  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持续浓厚。制定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及白名单,持续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选树先进典型,以庆祝第40个教师节为契机,开展2024年教育系统评选表扬工作,评选先进个人140名、先进集体10个。今年以来,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成果丰硕,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全国模范教师1名,安徽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3个、安徽省优秀教师8名、安徽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8名校长、教师入选教育部、省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教师节期间,在市县区地标建筑为教师“亮灯”,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袁书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