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13日
曾经,这些村因为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营;人才缺乏,发展产业心里没底……如今,东至县尧渡镇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模式 ——
30个村抱团共富

  尧渡镇建东村蓝莓基地航拍图。 通讯员 王超 摄
  □ 记者 秦峰
  整合全镇村集体的闲散资源,以资源资金入股,东至县尧渡镇的30个村联合起来,创建了东至村兴建设有限公司,利用产业带动、股份合作等多种手段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酿产业、产业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穷则思变 东山村“抢吃螃蟹”
  尧渡镇是东至县的城关镇,辖30个村,总人口近12万人。虽是县城所在地,但尧渡镇的村集体经济在全县15个乡镇中,基础一直薄弱,创收渠道单一。2018年,全镇30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仅99.67万元,平均每个村只有3万多元。
  2019年初,因县城规划需要,城区原有仓库大量搬迁,形成了仓储市场“真空”。距县城中心只有2公里的东山村从中看到了机遇。村干部在深入浙江多个集体经济强村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研究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新路子,同时发动党员群众和村民代表商讨决策,最终决定利用政府已征未用建设用地,通过兴建、出租大型仓储中心,发展仓储物流经济。当年就吸引3家企业进驻,村集体获得租金36万元,一举甩掉“空壳村”的帽子。
  东山村的成功经验随即引起其他村的关注,一时间,如何利用好村里的集体经济资源,带领村民共奔富路成为各村负责人之间热议的话题。可尧渡镇山场、林地等资源较为分散,而且有的村远离县城,有资源没资金;有的村荒山水面较多,但苦于无人承包,长期处于低水平利用状态。如何进一步整合村集体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成为摆在各位村干部面前的实际问题。
  创业多艰 30个村联合发展
  高岭村党总支书记洪秀娟是一位90后,2013年入伍,在西藏服役两年,曾获得“优秀士兵”称号,并荣立三等功。
  过去的高岭村曾是集体经济空白村,如何找到适合本地的乡村发展路子?洪秀娟一直盘算着。在一次村镇干部会上,她恰好和建东村、西村、管山村的村干部坐在一起,一个灵感实然在她的脑海里冒了出来:为什么我们30个村不能跳出单兵作战的传统思维,合伙成立一家公司呢?一方面,把各村点状闲散资源串联成线、包装成块,打造成优质资源,进行市场化运营、项目化运作;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培育乡村业态、精选优质投资项目,实现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带动村集体共同发展和村民增收。
  于是,大家把这个思路汇报给镇里,立即引起了镇党委政府负责人的关注和思考。2020年初,镇党委召开全镇村党组织书记座谈会,统一思想,决定由镇党委牵头,各村共同出资金出资源,组建东至村兴建设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了,从什么地方破局至关重要。面对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现状,村兴公司决定稳扎稳打,走好创业第一步。于是,河西仓储中心便被作为“一号项目”提上日程。
  村兴公司利用河西地块上已征未用土地建设标准化仓储中心9000平方米,公司统一经营,年终按股分红。先后引进申通、韵达物流,美团优选东至总部等企业落户,每年可直接获得租金65万元,引进企业年纳税约300万元。同时,创造就业岗位100余个,人均年增收约3万元。
  尧渡镇30个村的山场、林地较为分散,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如何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村兴公司以市场价集中收购闲置山场、林地等,通过统一规划、提升和改造,发展油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永胜村、龙岗村自然环境非常适合种植油茶,然而由于本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许多林地被闲置下来。
  种油茶的方案确定后,村兴公司所属的相关股东村说干就干!村党组织协调林地流转,村兴公司负责整合分散的山场、土地平整、市场经营,按照公司、村集体7:3分配收益。乡村能发展,集体有收入,村民能分红,大家积极性很高。项目启动后得到100多户村民的支持,顺利流转了永胜、永丰、龙岗等村的集体山场,投资建成标准化油茶基地360亩。
  为扩大经营规模,鼓励人才回流,村兴公司出资在东至县中莱智创城购买了5000平方米办公楼,委托建设代建厂房10000平方米,作为小微企业“孵化器”。目前已入驻中小企业12家,年租金就有100余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00多个。
  黄泥村、良田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适合发展种植业,然而由于生产经营“低、散、乱”,导致农产品价格一直偏低。为此,镇党委、政府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九天康源食品有限公司到村种植中药材——乌饭树,由村两委协调林地流转,村兴公司参股经营,取得的收益反哺村民。
  分享红利 村民得到实惠
  村兴公司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每年严格按照不少于投资额8%的比例向股东村分红,成功走出了一条村村有收入的新路径。据了解,2020年,村兴公司盈利93.9万元,每个村分红不低于2万元;2023年公司创收达到了300余万元,各村分红均超过了3万元。
  村里的资金资源入股村兴公司,每年都有稳定收益,可这些钱用在哪些地方呢?记者在管山村找到了答案。
  走进尧渡镇管山村两塘组,目之所及干净整洁,基本实现推窗见绿、开门见景、四季见花。
  村民吴传结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迎接崭新的一天。“这几年村里的环境整治搞得好,污水塘变清水塘,烂泥地变花香地,村民自觉地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也不乱扔垃圾了。”吴传结笑着说,环境好了,大家住着也舒心。
  管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文忠告诉记者,村兴公司目前给管山村分红44.5万元,全村添置了40盏路灯,扩展绿化面积300平方米,同时在村内实施道路硬化工程,开展农村户厕改造、垃圾清洁等工作,建成“竹林听风”“两堂漫步”等7处乡村文化旅游景点,扮靓乡村“容颜”。
  同样,高岭村党总支书记洪秀娟也十分感慨。村里入股村兴公司30万元,每年固定收益3.9万元。同时,依托安徽卧龙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里以沟渠、道路、电力入股,每年收益4万元。投资高岭湾经果林合作社70万元,每年收益4.9万元。总共近13万元的收益,高岭村全部拿出来,用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引水入户、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惠就要让村民摸得着、看得见!”洪秀娟说。
  尧渡镇30个村联合起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践探索,破解了缺资金、少人才的发展瓶颈,创新了经营模式,抓住了发展机遇。短短5年,就让这些村的集体经济实现了从“空白”到“薄弱”,再到“富裕”的“三级跳”,勾画出一幅百花齐放香满园的乡村振兴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