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孙梦晨
观影室里,几位老人聚精会神地注视着银幕;健身室里,乒乓球球友挥拍激战;棋牌室里,棋牌爱好者分桌对弈……9月23日下午,在秋浦街道翠微社区养老活动中心,社区居民正在这里享受着“家门口”的幸福时光。
“过去我们没有合适的室内场地可以去,热天、下雨天就只能在家里歇着,现在有了这个室内球室,除了打球还能跟邻居聊天,生活变得更有滋味了。”说起这个室内乒乓球台,陈爷爷打开了话匣子。
“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在‘家门口’就拥有这样一个活动场地,离不开社区‘合伙人’的助力。”翠微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纪池鑫说。
听说过企业合伙人,社区“合伙人”还是第一次听说。纪池鑫解释说,翠微社区作为主城区的老社区,社区居民结构复杂、诉求多样,社区资源和人手却有限,干工作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破解“小马拉大车”的难题?2023年,该社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合共建单位、爱心商家、党员、“五老”等多方力量,“合伙”参与社区治理,协同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更专业化、品质化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只要愿意参与社区共建共治,愿意为社区发展作贡献的个人或群体,都可以成为社区‘合伙人’。”纪池鑫说。
翠微社区人口密度高、老龄化程度深,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针对老年群体的文化娱乐需求,作为社区“合伙人”,九如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场地,打造了社区养老活动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我们不仅让居民茶余饭后有了好去处,还开设了老年食堂,解决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该中心负责人胡慧丽介绍说。
居民章英武每天都和老伴步行到老年食堂就餐,和大家唠唠家常,再散步回家。在此之前,他和老伴每天都吃简单的饭菜,而现在,每人每餐只需要花8块钱就能吃好吃饱,菜品还不重样。像章英武夫妇一样,该社区每天都有60多名老人“打卡”老年食堂。居民享受到了生活的便利,也乐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为社区发展出力献策,成就了一场场“双向奔赴”。
今年80多岁的退休老干部叶飞是社区“合伙人”之一,他不仅是社区的老居民,还是“五老”志愿者,凭借人熟、地熟、民情熟的优势积极参与社区的矛盾纠纷化解。“社区引进‘合伙人’后,社区提供的服务更齐全了,生活也更方便了,所以大家伙儿愿意加入‘合伙人’,为社区发展出份力。”叶飞感慨道。
此前,辖区某幼儿园由于扩建需要,需占用一条人行通道,而周边居民买菜经常需要从这里“抄近道”。对此,叶飞积极奔走,在社区、园方、居民间沟通协调,最终各退一步,仅占用部分通道,保障了居民出行需求,圆满化解了这场矛盾。
“如今,越来越多像叶飞这样热心的居民加入社区‘合伙人’队伍,共同为社区治理出力献策。”采访中,纪池鑫说,除了挖掘社区热心居民、党员、“五老”人员外,他们还注重整合社区资源,不断拓宽“朋友圈”,服务辖区居民。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周末时间,为辖区孩子们开设公益课堂;秋浦卫生服务中心常态化为辖区老人提供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池州市保险行业协会定期组织志愿者上门探访独居、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周边商家也利用各自优势,帮助社区开展相关政策宣传、公益服务……
“社区治理不是‘独角戏’,需要一场互相成就的‘双向奔赴’,我们要为社区注入新动力,推动社区治理逐步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纪池鑫说,目前,该社区已有近千人加入社区“合伙人”团队,社区基层治理的“能量球”不断变大,“你的事、我的事”变成了“我们的事”,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温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