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4日
民生实事为群众幸福“加码”

  □ 通讯员 赵兆明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对青阳县的居民来说,幸福感来自居住多年的老旧小区蝶变成整洁有序、设施完善的新家园,来自推窗可赏美景、出门就能锻炼的便捷生活,来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优质的教育资源……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近年来,青阳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夯实民生基石,纾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交出了一份写满幸福的民生“答卷”。

  擦亮民生底色

  “我们在民声呼应平台上反映的小区环境亟需改造的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落实,大家期待的舒适、美丽的居住环境即将变为现实。”近日,在城区曹家园小区生活了近30年的居民冯日祥高兴地说。

  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近年来,该县本着“先民生、后提升”的原则,聚焦群众改造意愿强烈水、电、气、路问题,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危旧住房更新,消除“老、破、旧”。今年,全县包括曹家园小区在内的1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陆续开工,涉及住房109栋、住户1591户,总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从“忧居”到“有居”再到“宜居”,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干净整洁的文明菜市、琳琅满目的购物商圈、满满烟火气的特色美食街……近几年,青阳积极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逐步完善的便民服务链,既提升了消费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又方便了群众,凝聚了民心,更彰显了城市温度。

  打造宜居城市

  夜幕降临,市民陈晖和家人一起来到离家不远的三角洲游园,享受一天中最放松的幸福时光。“这里环境很好,设施齐全,晚饭后和家人来这里玩一玩,感到很惬意。”陈晖说,在他的记忆中,这里原是个破旧的小停车场,周边小餐馆、小商铺错杂林立,脏乱的环境曾让群众颇有怨言。

  家门口的游园虽小,却承担着市民健身、休闲、娱乐等诸多需求。近年来,青阳县围绕“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聚焦适老、适幼、无障碍等功能,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质,满足群众亲近绿色、享受自然、体育健身等需求。去年,全县新建、改造各类口袋公园4个,新增绿化面积10.4万平方米,新建城市道路2.3公里、“白改黑”1.8公里,配套管网6.1公里、燃气管线17.7公里,改造提升背街小巷21条。

  兑现“民生清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有大手笔的擘画,也有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每一项“民生清单”的兑现,都推动着群众幸福指数的攀升。

  每间教室都安装了空调,午休课桌椅可以调节,食堂、风雨操场一应俱全……今年9月,新建成的青阳县第五小学以优质的硬件设施让周边儿童入学有了新选择。教育牵动着千家万户,该县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不断加大硬件投入。随着第四小学、第五小学、第五幼儿园、第八幼儿园等新学校相继投入使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从4380名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政府买单的居家养老服务,到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东方肝胆医院等医院协作办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从举办各类招聘会,实现城市社区“三公里就业圈”全覆盖,到持续开展“皖美红色物业”建设,推动无物业管理小区全面“清零”……近年来,该县从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出发,列出“民生清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仅2023年,民生支出就占全县财政支出的85%。

  把群众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幸福感扛在肩上。青阳正全力推进和改善民生工作,让一个个民生愿景变成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