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16日
吴振东:倾力铺设乡村振兴“黄精”大道
□记者陆寒芳
  九华黄精素有“北有长白人参,南有九华黄精”美誉,是池州地道中药材。在池州有这样一个人,多年来专注传承和发展九华黄精种植制作技艺,努力做好九华黄精这篇“土特产”文章,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他就是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青阳县九华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省级非遗九华黄精制作技艺传承人吴振东。
  走进青阳县九华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酉华镇乐元村的九华黄精种植基地,一棵棵九华黄精青翠可人。“黄精喜阴,生长期又需要适量光照。这里山高林密、气候适宜,正是种植黄精的宝地。”吴振东介绍说。
  乐元村是吴振东的老家,受地理条件限制,不适合发展农作物,却非常适合种植黄精等中药材,特别是产出的黄精多糖含量高、品质优。因此,当地村民长期以来就有种植黄精的习惯,吴振东家也不例外。“从小就看家里长辈上山挖黄精、种黄精、制作黄精,然后挑到九华山上卖。”吴振东说,上个世纪80年代,他就在老家开荒种植九华黄精等中药材,并从事中药材贸易。
  在多年的走南闯北跑市场中,吴振东敏锐地看到了九华黄精的市场前景。“随着九华黄精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仅靠老百姓上山挖或者东一块西一块地种植,产量远远不够,必须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才能保证九华黄精的市场供应和优良品质。”吴振东说。
  2008年以来,他先后创办和成立青阳县振东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青阳县九华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并在乐元村流转林地,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万余亩基地,仿野生原生态种植九华黄精。该基地带动周边上百名村民就业增收,每年仅发放务工工资就有300多万元。同时,他还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提供种植、销售等服务,带动全县200多户村民种植九华黄精等中药材7000余亩。
  吴振东立足自身在技术、市场等方面优势,以九华黄精产业为抓手,带动宋冲村、杨冲村等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增加和村民增收。2017年,他主动找到宋冲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希望与该村合作发展九华黄精产业,助力乡村脱贫攻坚。在他的努力和帮助下,宋冲村九华黄精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年产值100余万元,宋冲村也从曾经的“后进村”一跃成为全县有名的“先进村”。
  黄精茶、黄精蜜饯、黄精口服液……记者随机打开某个电商平台,搜索九华黄精,就能看到“吴振东”牌产品。“如果我们只卖原料,效益太低,必须发展深加工产业,提升九华黄精产业价值链。”吴振东说。近年来,在相关部门扶持下,他在传承发展九制九华黄精制作技艺的同时,积极参与九华黄精产品研发,并注册“吴振东”商标,成功将九华黄精产业向深加工延伸。
  由青阳县九华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九华黄精和九华黄精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九华黄精茶被评为2017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我们的九华黄精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元,带动40多人就业。目前,我们正在谋划建设一座现代化加工厂房,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吴振东介绍说。
  随着九华黄精事业蒸蒸日上,吴振东开始思考如何打响九华黄精品牌,特别是他在2018年当选省人大代表后,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愈发强烈。“品牌响了,才能更有力地带动九华黄精全产业链发展。”吴振东认为。为此,他常常深入种植一线,走访科研院校和政府部门,全面了解九华黄精的历史渊源及人文背景,不断改善种植技术和制作工艺,提升九华黄精品质。
  吴振东带领公司牵头起草制定《多花黄精栽培技术规程》《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九华黄精》和《九华黄精茶加工技术规程》三个安徽省地方标准。在九华黄精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工作中,他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精准提供第一手资料,4次到北京与相关部门对接。在他的努力下,九华黄精先后获得“国家森林生态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
  经过多年发展,九华黄精已成为池州市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之一,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优势产业。作为省人大代表,吴振东积极为九华黄精代言发声,先后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九华黄精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建议》《关于推动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助力美好乡村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我省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的议案》等议案建议,推动九华黄精产业高质量发展。
  担任省人大代表期间,吴振东还提出《关于池宣高速路线规划的建议》《关于加强永久基本农田量质并重保护、合理保障地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议》等,积极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虽然现在我已不再担任省人大代表,但依然会将责任与担当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我将继续推动九华黄精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链条化方向发展,倾情倾力铺设乡村振兴‘黄精’大道,为池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吴振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