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7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0月22日
通往园圃的小路
何愿斌
  一条小路,像一条草绳,随意挽在山脚。半个世纪过去,它还是瘦瘦的模样,灰头灰脸,浮泛着淡白的光。
  小路的起点在哪里呢?应该是从池塘边的棒槌石开始的。青石板上很少有人洗衣服了,石头缝里也没有孩童再去摸鞋底板鱼。如今,村民们习惯将一担水桶撂在池边,傍晚时分,他们忙碌归来后,不忘记给园子里的菜浇水。
  儿时,青石板是我消暑的好去处。正午艳阳里,蝉鸣如雨,柳树的浓荫垂落水面,池塘落荫处清凉无比。我于是打赤脚摸鱼,鱼儿不是那么容易上手,它们大多翻腾起亮亮的身子就游走了,只有几条“鱼呆子”,下巴壳紧贴岩石,被掌心攥住时,还在昏昏欲睡。
  一条沙石铺就的土路,有着怎样顽强的力量?它的魔力来自于踩踏过的脚印。深深浅浅的脚印被风抹去,看不出印痕,但分明存在过。有些脚印彻底地丢失了,也有少许是新来的。小路描摹不出这些,它的诗行似乎总是潦草又贫瘠。
  土路经过溪水时架设的条石板还在,五十余年,不曾挪动过一步。沟渠常年干涸,除了汛期,根本没有积水。渠道渐渐淤塞,被草木覆盖。小径一侧的地埂头,老茶树的枝干屈曲着,落叶披满斜坡,蛐蛐无心地弹唱。
  农人们很少空手走过小路,他们手里提着篮子,篮子里塞几把青菜、豆角。他们吃惯了自家园子里的菜,味蕾里留存着的都是美滋味。更多时候,他们来这里浇水、施肥,一边忙碌,一边诉说着家长里短。有的说到不开心的事,旁人就劝导几句。有的说到可乐事,似乎在与大家一起分享。种菜摘菜,是他们的生活日常。
  我经过小路时,总要拿手机拍摄花絮、时令菜蔬。虽然生在农村,但我对蔬菜的习性还是陌生的。看花容易绣花难,一个不曾动手侍弄泥土的人,很难深入懂得植物的习性。
  我虽记不清走过的无数条路,但故乡通向园圃的那条路始终难忘。我知道,有一天,这条小路会和园圃一起消失,融入城市郊区,变成另一副全新模样,像一串秋风里的谷物,我愿它悬挂在我的记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