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汪玉
初见方纯,白净的面容与浑身散发的书卷气,或许会让人下意识地认为她是个温婉文静之人。然而,这位工作16年的39岁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工作中行事果敢、雷厉风行。
方纯任职贵池区清风街道城北社区,该社区管辖19个小区,共有7302户居民,是主城区人口较多的社区之一。“我们这个书记,可真不一般呐。”记者蹲点采访中发现,这位深受居民喜爱的社区书记,凭借其独特的工作方式,为社区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变化。
时间:7 30—9 00
爱“逛”农贸市场的书记
清晨,城市最先苏醒的是农贸市场。位于城北社区的青阳路农贸市场,汇聚了362个商户与摊位。方纯与城管队员、市场管理人员,在市场内外巡视,搜集管理上的问题。
“外街有家卖螃蟹的商户,店门口没清理,我们劝说效果不明显。”负责市场的城管队员抱怨道。
“走,我去看看。”方纯毫不犹豫地回应。
到了商户门口,方纯露出真诚而灿烂的笑容,朝着商户老板迎上去:“老师傅,最近生意忙哈?您今年螃蟹品质可真好呀。”闲聊间,方纯随手拿起店门前的扫帚,弯下腰开始清扫。老板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也加入清扫的行列。
“我们真心上前,让大伙儿感受到真诚,工作就已经成功一半了。”方纯笑着解释道,这些商户和前来买菜的居民,与我们社区工作者很熟稔。因此,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她的介入往往能将其迎刃而解。
方纯在市场里来回穿梭,和买菜的居民打招呼聊天,几乎每个商户都能认出她。“这里可不一样,没有哪个地方像菜市场这样,这么早就聚集这么多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朋友爱起早来这儿。这是了解他们生活状况的最好窗口。”方纯道出自己“逛”农贸市场的目的,除了收集居民生活细节,还时刻关注商户、摊位的门前卫生、燃气使用安全等问题。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逛”农贸市场,方纯不仅加强了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时间:9 30——10 40
爱到小区“开会”的书记
秋日的暖阳温柔地照耀着青峰花园小区,小区里的桂花树散发着阵阵清香。在该小区红色业委会会议室里,方纯与业主代表、物业公司代表们围坐在一起,围绕小区物业公司移交事宜展开了讨论。
“物业公司移交期间,服务不停吧?”居民代表洪得龙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我们社区会做好监督工作,王总,你们公司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呐。”方纯转向物业公司代表,目光坚定。
“书记请放心,新的物业公司入驻前,我们会保证服务质量不打折扣。”听到物业公司负责人的保证后,大家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随后,居民代表纷纷对新物业公司提出了自己的期许,方纯认真地边听边记录。
“‘三方议事会’目的是把涉及解决问题的各方代表聚集一起,把各自建议和困难提出来。”方纯说,要想高效地解决问题,背后离不开社区体系建设和载体的搭建。
记者漫步各小区,发现凉亭议事点、零距离调解室、微心愿收集站等“开会”的载体随处可见。“‘开会’场所不固定,只要人员到齐就开始,目前我们每个小区都有可供议事的空间。”方纯介绍道。
同时,社区还升级优化“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党员中心户”五级网格治理体系。如今,城北社区已成立18个小区红色业委会。健全的体系和载体,让方纯的“开会议事工作法”取得显著成效。今年以来,通过“议事会”收集问题126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
时间:11 00——12 00
爱盯着“小蓝本”的书记
临近中午,方纯骑着电动车匆匆回到社区,顾不上休息,径直走到服务大厅。此时,其他几位社区工作者也陆续从各自的包片辖区归来。大家围聚在大厅服务台旁,或坐或站着,掏出各自的“小蓝本”,开始相互交流起来。
“城北花园小区B3号楼居民反映电梯故障”“微信群里有居民反映楼体外立面有脱落”……方纯专注地依次看着社区网格长带回来的“小蓝本”,并认真地将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汇总、分析,寻找解决方案。
这个“小蓝本”名为“为民办实事记录本”,封面是蓝色的,内页则以表格的形式对小区名称、楼栋信息、发现的问题以及跟进情况等进行分类。“‘小蓝本’是我们的工作宝典,它的功劳可不小呢。”方纯向记者展示近期成功解决问题的案例。
就在前不久,方纯和同事在各自的“小蓝本”上发现,同一时间段里,百雅百苑小区居民集中反映楼道乱堆乱放、居民随意晾晒等一系列问题。经过总结,方纯意识到该小区的物业管理存在较多漏洞。为了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方纯迅速组织城管部门、物业公司、楼栋长、党员志愿者等集中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小蓝本”在一点点变厚,也象征着基层治理的“宝典”在慢慢充实和完善。“我喜欢在‘小蓝本’上圈圈点点,这样能让我更清晰地梳理工作思路,更好地服务居民。”方纯骄傲地告诉记者,自今年4月使用“小蓝本”以来,社区16个网格、16本“小蓝本”共记录办理为民实事87条。
时间:14 00——17 00
爱串门拉家常的书记
午后至傍晚时分,在城北社区,你很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找到方纯的身影,大多时候都得“电话预约”。社区里哪个小区的物业经理换了,谁家有育龄妇女,哪家老人出行不便,这些琐碎之事她都了如指掌。这些信息,都是方纯串门拉家常了解到的。
下午刚上班,方纯来到城北小区A综合楼居民秦政铃家。“美女快请坐,我给你倒水。”秦政铃长期从事上门保洁工作,方纯这次上门是提前与她约好的,秦政铃亲切地称呼方纯为“美女”。
“大姐,别忙了,拿支笔,把享受奖励扶助政策所需的材料记下来。”方纯直入主题。秦政铃感激地说:“多亏书记来提醒,不然我就错过领取这笔扶助金了。”秦政铃50多岁,有两个女儿,根据农村双女户父母奖励扶助政策,她和丈夫每年可领取600多元的奖励扶助金。
当前正值农业户口申请独生子女和双女户扶持奖励的时间,尽管社区在各个微信群发布通知,但仍有许多居民未能留意到这些信息。方纯便带着社工有针对性地上门提醒并协助办理手续。“事情虽小,但对居民来说是大事,我必须放在心上。”方纯说道。
秋日午后,阳光明媚,铜冠有色小区的党建法治长廊里,居民们正在谈论着小区的新变化。“新开放的社区食堂开饭时间大家都记住了吗?去早点能吃上热乎的。”“天气转凉了,大家用燃气用电,都要注意防火哦。”方纯走进居民中间,事无巨细地叮嘱着,大家也欢快地回应着。
城北社区的19个小区,方纯每周都要走一遍。“我喜欢走遍小区的每一个角落,这里才是我的办公区。在居民中间与他们交心,工作自然就能做好。”方纯解释着自己爱“串门”的原因。
晚上7时,刚开放不久的水木清华小区党群服务站,老人、孩子们聚在一起,打牌、读书、唱歌,方纯坐在他们中间,灯光映照着她的脸庞,奔波一天的疲惫被一扫而光。
“我将与同事们一起,进一步聚焦居民最关心、关切的实际问题,用实际行动提升居民们的幸福感与满意度。”谈及未来,方纯诚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