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02日
汪辉胜:把水流变成“利剑”的创客
□ 记者 杜龙菲
10月25日,走进位于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彭工智能装备制造(池州)有限公司厂房内,机器轰鸣声不断,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工人们正忙着组装一台大型设备。只见巨大的吊顶起重机缓缓启动,吊臂稳稳地抓起一件件沉重的部件,再精准地放入预定位置。
“这台设备就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作品——超高压水射流泵组,享有3项发明专利,能在300兆帕水压下稳定运行3000小时,具有操作简便、易于维修等优点,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董事长汪辉胜一边带记者参观一边介绍。
汪辉胜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位有着深厚技术背景的工程师,自2016年起开始研究国内超高压水射流技术,凭着对绿色发展的执着追求,在池州书写了精彩的创业故事。
“超高压水射流技术曾是我国一项‘卡脖子’技术,经过4年的艰难攻关,2020年被突破。”汪辉胜解释道,它利用超高压泵把水加压至极高的压力,然后经细小喷嘴高速喷射出来,形成强动能水射流。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船舶除锈、石化清洗、钢板切割,甚至医疗无创切割。
2019年,30岁的汪辉胜看准超高压水射流在高速铁路与轨道交通维保行业的商机,在合肥建厂并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一年后,汪辉胜回老家枞阳县探亲,看到铁铜洲附近的船舶厂除锈时漫天沙尘,而传统除锈工艺对水体污染严重,他深感痛心。
“当时我就想,既然我拥有这份技术,能不能为安徽的绿色发展做点事。”汪辉胜说开始在全省考察,发现贵池船舶工业基地是安徽三大沿江船舶工业基地(池州、铜陵、芜湖)中集聚造船企业最多、利用连片长江岸线最长、占地面积最大的船舶工业基地。基地内采用铁砂除锈涂装方式,依靠工人手动作业,劳动密集、效率低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船舶、储罐每两年半到三年需要保养一次,除漆除锈、重新涂装。”贵池区乌沙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胡周佳拿着一件过去工人穿的防护服展示,“传统的人工喷砂除锈工艺污染大、安全风险高、劳动强度大,工人需要穿厚重的防护服、戴工业口罩保护自己。”
采取高压水射流除锈技术,不仅操作简便,不污染环境,还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在除锈现场,记者看到几名工人正操作着一台履带式船底除锈机器人。“这就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清洁工’,通过线上操控平台遥控,能‘听话’地进入空间狭小的船底进行清洗、除锈作业。”汪辉胜介绍道,机器人清洗速度能达每小时100平方米,比传统人工喷砂清洗效率高,且维护成本低、安全系数高。说话间,只见机器内水柱如利剑射出,击打在船体发出“嗤嗤”声,锈迹和污垢迅速被剥离,露出光亮金属表面。
“我们不仅采用了超高压水除锈新工艺,还配套了智能除锈、智能封闭涂装、船体牵引移动设备,污染回收处理设备以及智慧管理平台、数据中心和调度中心。”汪辉胜补充道,“我们投入9000万元用于贵池船舶工业基地8家船舶修造企业绿色除锈设备升级,力求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谈到为何选择在池州创业时,汪辉胜感触颇多:“在池州创业,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从建设用地到人才招聘,从企业融资到科技研发,公司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服务流程标准化、帮扶措施到位,用电和厂房等基础设施完善,沟通成本低,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今年,公司已实现产值2000万元,产品除畅销安徽外,还销往江苏、新疆等地。
今年,汪辉胜团队带着“通用经济型水下机器人”项目参加第二届创业池州大赛暨第三届创业安徽大赛池州选拔赛,凭借新颖的创业思路,顺利晋级并获优秀奖;在第十四届“创青春”安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晋级并获金奖。
谈及未来,汪辉胜满怀信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拓展国内外市场,为池州的绿色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10月25日,走进位于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彭工智能装备制造(池州)有限公司厂房内,机器轰鸣声不断,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工人们正忙着组装一台大型设备。只见巨大的吊顶起重机缓缓启动,吊臂稳稳地抓起一件件沉重的部件,再精准地放入预定位置。
“这台设备就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作品——超高压水射流泵组,享有3项发明专利,能在300兆帕水压下稳定运行3000小时,具有操作简便、易于维修等优点,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董事长汪辉胜一边带记者参观一边介绍。
汪辉胜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位有着深厚技术背景的工程师,自2016年起开始研究国内超高压水射流技术,凭着对绿色发展的执着追求,在池州书写了精彩的创业故事。
“超高压水射流技术曾是我国一项‘卡脖子’技术,经过4年的艰难攻关,2020年被突破。”汪辉胜解释道,它利用超高压泵把水加压至极高的压力,然后经细小喷嘴高速喷射出来,形成强动能水射流。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船舶除锈、石化清洗、钢板切割,甚至医疗无创切割。
2019年,30岁的汪辉胜看准超高压水射流在高速铁路与轨道交通维保行业的商机,在合肥建厂并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一年后,汪辉胜回老家枞阳县探亲,看到铁铜洲附近的船舶厂除锈时漫天沙尘,而传统除锈工艺对水体污染严重,他深感痛心。
“当时我就想,既然我拥有这份技术,能不能为安徽的绿色发展做点事。”汪辉胜说开始在全省考察,发现贵池船舶工业基地是安徽三大沿江船舶工业基地(池州、铜陵、芜湖)中集聚造船企业最多、利用连片长江岸线最长、占地面积最大的船舶工业基地。基地内采用铁砂除锈涂装方式,依靠工人手动作业,劳动密集、效率低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船舶、储罐每两年半到三年需要保养一次,除漆除锈、重新涂装。”贵池区乌沙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胡周佳拿着一件过去工人穿的防护服展示,“传统的人工喷砂除锈工艺污染大、安全风险高、劳动强度大,工人需要穿厚重的防护服、戴工业口罩保护自己。”
采取高压水射流除锈技术,不仅操作简便,不污染环境,还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在除锈现场,记者看到几名工人正操作着一台履带式船底除锈机器人。“这就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清洁工’,通过线上操控平台遥控,能‘听话’地进入空间狭小的船底进行清洗、除锈作业。”汪辉胜介绍道,机器人清洗速度能达每小时100平方米,比传统人工喷砂清洗效率高,且维护成本低、安全系数高。说话间,只见机器内水柱如利剑射出,击打在船体发出“嗤嗤”声,锈迹和污垢迅速被剥离,露出光亮金属表面。
“我们不仅采用了超高压水除锈新工艺,还配套了智能除锈、智能封闭涂装、船体牵引移动设备,污染回收处理设备以及智慧管理平台、数据中心和调度中心。”汪辉胜补充道,“我们投入9000万元用于贵池船舶工业基地8家船舶修造企业绿色除锈设备升级,力求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谈到为何选择在池州创业时,汪辉胜感触颇多:“在池州创业,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从建设用地到人才招聘,从企业融资到科技研发,公司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服务流程标准化、帮扶措施到位,用电和厂房等基础设施完善,沟通成本低,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今年,公司已实现产值2000万元,产品除畅销安徽外,还销往江苏、新疆等地。
今年,汪辉胜团队带着“通用经济型水下机器人”项目参加第二届创业池州大赛暨第三届创业安徽大赛池州选拔赛,凭借新颖的创业思路,顺利晋级并获优秀奖;在第十四届“创青春”安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晋级并获金奖。
谈及未来,汪辉胜满怀信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拓展国内外市场,为池州的绿色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