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3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06日
一把特别的“手术刀”
□通讯员汪皖平
  在新棚皖南红军总医院纪念馆里,陈列着一把特别的“手术刀”,这把用箭镞制成的极其简陋的“手术刀”,在当年救治红军伤员过程中,是副院长张履中的主要医疗器械。
  张履中在担任新棚皖南红军总医院副院长期间,主要工作是给受伤的红军战士进行外科手术,这种手术必须把皮肉切开,取出子弹或者弹片。可当时医院的医疗条件极为艰苦,连一把常用的手术刀都没有,该怎么办呢?一开始,张履中用中医刮腐肉的工具——篾片来代替手术刀,但这种“手术刀”问题很多,一是不锋利,增加了伤员的痛苦;二是刀面很软,取嵌在骨头中的弹头时,子弹没取出来,篾片却折断了。
  整天听着伤员痛苦的呻吟,张履中焦虑不已。他托人下山去找铁匠铺,想打一把称手的手术刀,但乡下铁匠只会打锄头、铲子这样的粗放器具,如何能够制作这种精巧的东西?张履中看到游击队员背着的大刀片,动了想法,就想敲一块下来,但很快他又否定了,因为没有把手,沾血后会很滑,根本没法动手术。他想了很多办法,但都被自己否定了。
  “一定要给张院长找一把合适的手术刀”,成了医护人员和红军伤员的心愿。有一天,医院送来一名伤员,姓何,是二十来岁的本地红军战士,他前不久才从医院伤愈归队,这次行动中又受伤了。据说,这名战士是私自回了一趟家才被敌人发现的。张履中一查,这名战士胸口中弹,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了,很可能在送来的途中就牺牲了。正当大家准备将战士抬下去安葬时,有人发现战士的右手紧攥着,里面似乎有东西。大家用力地掰开他的手后,见手心里是一枚箭头。一时间,大家都愣住了,他冒险回家,就为了取这个东西?为什么呢?就在这时,张履中像是发现了什么,他拿起箭头仔细打量,突然叫了起来:“我明白了。”那箭头显然钢火不错,呈三棱形,大小正合适三指拿捏,磨锋利以后就是一把完美的手术刀啊。可以想象,这位战士因为才出院,所以他知道张医生需要什么、医院需要什么、红军伤员需要什么啊!
  张履中紧紧攥着这把用生命换来的“手术刀”,泪流满面,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好这把刀。在后来的外科手术中,这把磨砺过的“手术刀”成了张履中得心应手的医疗工具,从一批又一批重伤员的身体上取出危及生命的子弹或弹片,挽 救了许 多伤员 的生 命。1935年,皖南红军总医院撤销后,张履中撤离后继续开中药店行医,他临行前谢绝了红军给予的所有报酬,只带走了这把“手术刀”。1943年,张履中再次迁移到黟县柯村江溪开中药店。1947年,新四军皖江支队在柯村一带开展游击斗争,武工队队长江波(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安徽省公安厅厅长)在一次战斗中右腿中弹,夜晚被送到张履中家中,由于受伤时间长、未得到及时治疗,他的腿部肿大,伤口发炎糜烂。张履中就是用这把“手术刀”割开伤口,挖出子弹,为其精心调理两个多月,并帮助其躲避敌人的搜查。新中国成立后,张履中仍居住在黟县柯村江溪,从事乡村医疗工作直至1985年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