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3日
“超级充电宝”养成记
□ 通讯员 徐敏可 江雪飞
初冬时节,晨光初现,山峦间薄雾缓缓褪去,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像玉带一样延伸至山顶,在朦胧的雾中若隐若现。
沿着山峦间若隐若现的盘山公路前行,这条全长16.44公里的进厂道路,在9月底完成路面硬化。它不仅是连接石台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的交通运输要道,也是“四好农村路”仙牌路的起点。仙寓镇抽水蓄能工作专班负责人、人大主席查劲松对这条路的每个建设节点都了如指掌,他自豪地介绍道:“许多人说抽水蓄能电站也叫‘超级充电宝’,我有幸参与建设,见证它的成长,深感自豪。”
据了解,抽水蓄能电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水力发电站,利用电力系统中的多余电能,在电力负荷低谷期,将下水库(高程低的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高程高的水库)中,以重力势能的方式蓄存起来。当电力系统需要用电时,特别是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从上水库放水至下水库进行发电。因此,该项目的建设不仅承载着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期望,更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这个“超级充电宝”的建设背后,凝聚无数人的心血。
时间回溯到2008年,当三峡建工集团勘探队伍踏入这片土地时,他们便被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吸引。经过严格的勘探和论证,一个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蓝图逐渐清晰。这个项目不仅能为安徽电网提供稳定的调峰、填谷、储能、调频等服务,每年还能节约大量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然而,将蓝图变为现实并非易事。作为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核准和建设过程充满挑战,从项目启动可研到核准,需要完成3大专题、18个子专题、6个专项报告,并逐级上报审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我们深知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因此从一开始就顶格推进。”县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曹念铮回忆起那段日子感慨万千。经过项目团队攻坚克难,该项目终于在2022年11月17日通过了省发展改革委的核准。从启动可研到项目核准,仅用了15个月时间,跑出了服务项目建设“加速度”。
项目核准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如何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如何解决土地报批、移民安置、供电线路核准等要素保障问题?这些成了压在项目团队身上的几座“大山”。
为此,该县成立了高规格的项目专班,由县抽蓄办牵头,加强与县直相关单位及项目建设企业的沟通协调,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实行清单化管理,全力提升项目建设速度。仙寓镇也成立工作专班,迅速行动,“白+黑”“5+2”,举全镇之力,全力以赴保障项目建设。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把解决项目建设难点和堵点摆在突出位置。”查劲松表示,他们完成3000亩、1000多块小班分户测绘工作,调处各类待征山场纠纷、家庭征收款分配纠纷350余人次,协调企地矛盾100余起,已经于今年4月底全面完成2980亩土地交付。工作专班长年转战深山密林,克服毒蜂毒蛇威胁、忍受蚊虫叮咬,可以说项目建设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专班人员用脚步丈量出来的。
项目落地的基础条件已具备,但很快又面临新的问题:连接上下水库的路不通,施工材料、器械很难运上山。“去年10月,上水库开工建设,刚开始建筑材料都靠人工背上来,效率太低了,去年春节我们都在山上度过的。”中国安能一局石台抽水蓄能电站C1标项目负责人张金龙说,随着连接上下水库的仙牌路贯通,该项目施工进度加速推进。
目前,在丁香镇林茶村屋脊坡的山顶上,醒目标注着“左坝肩”“右坝肩”,上水库的雏形初现。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程车往来穿梭,正在进行大坝左右坝肩及趾板开挖,这里是电站的“心脏地带”,也是“充电宝”养成的关键。
通过县、镇两级项目专班的努力,其他一系列要素保障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6月28日,下水库工程顺利通过截流验收;7月31日,正式启动大坝填筑;9月22日,电站主副厂房岩锚梁混凝土浇筑工作圆满完成……
秋冬季是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上下水库的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整个工地目前有2000多工人在全面推进项目建设,预计明年10月完成上下水库大坝填筑。”安徽石台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副主任邵国卫介绍,“如今,地下主副厂房洞开挖完成近50%,主变洞已完成开挖支护;尾闸洞正在进行首层开挖。”
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过程中,科技创新始终贯穿其中。在设计、施工、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该项目团队开展了多项科技创新,顺利攻克了多个重难点问题。“我们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升安全与质量管理水平、改善现场施工环境、实现工程降本增效’为目标,应用新型技术赋能项目建设,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工程成本。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获多项国家级或省部级奖项和专利。”邵国卫表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一线建设者不懈努力下,这个“超级充电宝”正在一步步养成中,将为安徽电网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也将带动周边旅游、康养、民宿等产业发展,为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力“发电”。
初冬时节,晨光初现,山峦间薄雾缓缓褪去,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像玉带一样延伸至山顶,在朦胧的雾中若隐若现。
沿着山峦间若隐若现的盘山公路前行,这条全长16.44公里的进厂道路,在9月底完成路面硬化。它不仅是连接石台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的交通运输要道,也是“四好农村路”仙牌路的起点。仙寓镇抽水蓄能工作专班负责人、人大主席查劲松对这条路的每个建设节点都了如指掌,他自豪地介绍道:“许多人说抽水蓄能电站也叫‘超级充电宝’,我有幸参与建设,见证它的成长,深感自豪。”
据了解,抽水蓄能电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水力发电站,利用电力系统中的多余电能,在电力负荷低谷期,将下水库(高程低的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高程高的水库)中,以重力势能的方式蓄存起来。当电力系统需要用电时,特别是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从上水库放水至下水库进行发电。因此,该项目的建设不仅承载着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期望,更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这个“超级充电宝”的建设背后,凝聚无数人的心血。
时间回溯到2008年,当三峡建工集团勘探队伍踏入这片土地时,他们便被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吸引。经过严格的勘探和论证,一个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蓝图逐渐清晰。这个项目不仅能为安徽电网提供稳定的调峰、填谷、储能、调频等服务,每年还能节约大量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然而,将蓝图变为现实并非易事。作为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核准和建设过程充满挑战,从项目启动可研到核准,需要完成3大专题、18个子专题、6个专项报告,并逐级上报审批,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我们深知这个项目的重要性,因此从一开始就顶格推进。”县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曹念铮回忆起那段日子感慨万千。经过项目团队攻坚克难,该项目终于在2022年11月17日通过了省发展改革委的核准。从启动可研到项目核准,仅用了15个月时间,跑出了服务项目建设“加速度”。
项目核准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如何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如何解决土地报批、移民安置、供电线路核准等要素保障问题?这些成了压在项目团队身上的几座“大山”。
为此,该县成立了高规格的项目专班,由县抽蓄办牵头,加强与县直相关单位及项目建设企业的沟通协调,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实行清单化管理,全力提升项目建设速度。仙寓镇也成立工作专班,迅速行动,“白+黑”“5+2”,举全镇之力,全力以赴保障项目建设。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把解决项目建设难点和堵点摆在突出位置。”查劲松表示,他们完成3000亩、1000多块小班分户测绘工作,调处各类待征山场纠纷、家庭征收款分配纠纷350余人次,协调企地矛盾100余起,已经于今年4月底全面完成2980亩土地交付。工作专班长年转战深山密林,克服毒蜂毒蛇威胁、忍受蚊虫叮咬,可以说项目建设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专班人员用脚步丈量出来的。
项目落地的基础条件已具备,但很快又面临新的问题:连接上下水库的路不通,施工材料、器械很难运上山。“去年10月,上水库开工建设,刚开始建筑材料都靠人工背上来,效率太低了,去年春节我们都在山上度过的。”中国安能一局石台抽水蓄能电站C1标项目负责人张金龙说,随着连接上下水库的仙牌路贯通,该项目施工进度加速推进。
目前,在丁香镇林茶村屋脊坡的山顶上,醒目标注着“左坝肩”“右坝肩”,上水库的雏形初现。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程车往来穿梭,正在进行大坝左右坝肩及趾板开挖,这里是电站的“心脏地带”,也是“充电宝”养成的关键。
通过县、镇两级项目专班的努力,其他一系列要素保障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6月28日,下水库工程顺利通过截流验收;7月31日,正式启动大坝填筑;9月22日,电站主副厂房岩锚梁混凝土浇筑工作圆满完成……
秋冬季是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上下水库的施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整个工地目前有2000多工人在全面推进项目建设,预计明年10月完成上下水库大坝填筑。”安徽石台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副主任邵国卫介绍,“如今,地下主副厂房洞开挖完成近50%,主变洞已完成开挖支护;尾闸洞正在进行首层开挖。”
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过程中,科技创新始终贯穿其中。在设计、施工、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该项目团队开展了多项科技创新,顺利攻克了多个重难点问题。“我们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升安全与质量管理水平、改善现场施工环境、实现工程降本增效’为目标,应用新型技术赋能项目建设,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工程成本。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获多项国家级或省部级奖项和专利。”邵国卫表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一线建设者不懈努力下,这个“超级充电宝”正在一步步养成中,将为安徽电网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也将带动周边旅游、康养、民宿等产业发展,为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力“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