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6日
真香真味 活态传承
—— 记润思红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程军平、殷天霁

  图为殷天霁、程军平在察看红茶品质。
  □ 记者 盛文鹏 文/图
  一家企业,两人同时入选。在今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安徽省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润思红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人物程军平、殷天霁双双上榜。
  “这是对两位传承人长期坚持‘看茶做茶’,苦练红茶制作技艺,讲好中国‘茶’故事的认可与肯定。”今年刚入职润思祁红(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的蒋慧光说,目前公司拥有4位非遗传承人,身边有这么好的师傅,作为制茶人,是一件很幸运的事。
  青胜于蓝的“茶二代”
  池州是祁门红茶的发源地。润思祁红前身中国茶业公司贵池茶厂,始创于1951年,是座不间断传承73年的祁红大厂。
  程军平是“茶二代”,祖籍江西省婺源县。那时婺源县农民以茶、木为生,老百姓几乎个个会制茶,他的父亲、二哥、叔叔也一样,父亲程春树是个制茶能手,因过硬的制茶技术而先进老贵池茶厂,而且一干就是35年。程军平从小耳濡目染,对祁红有着深厚的感情。
  1985年,父亲退休。18岁的程军平接过父亲手中的活,在制茶车间开始了为期3年的制茶学徒生涯。他向父亲夸下海口:“这制茶的功夫,我以后一定会比你强。”
  3年间,他跟随师傅张松华学习制茶技术,从看毛茶开始,到茶叶的初制、精制,完成了制作祁红的基础知识储备和传统技艺学习。转正后,原本可以分配到其他岗位,但因为爱上了制茶这门技艺,他选择留在制茶车间。后来他发现自己理论知识不足,于是又在池州供销学校上了3年中专函授班,专门学习茶艺。
  “师傅常和我们讲,手筛是一张脸,制茶的技术含量完全在于手筛的漂亮程度。”程军平说,学习过程中,师傅对每个动作都严格要求,上班没有时间练,就利用业余时间练习,直至形成动作记忆。筛分技术是茶叶品控的关键,十几种不同型号的筛子用于分出茶叶大小。在筛的时候,手要端平,力度要沉稳,速度要均匀,这是个细选的过程,非常考验人的臂力、腰力,还有技巧性。这个技术没有一定的时间和苦功是练不出来的。
  程军平“看茶做茶”,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如今他只要把手里的筛子轻轻一扬,便能准确筛出质量未达标的茶叶,仅用一个筛子,就能将茶叶按照不同的等级序列筛分出来、归齐成堆。“每做一批次茶,都特别有成就感,觉得那就是自己的作品。”对于茶叶,程军平有说不尽的感情。
  除了传统祁红产品,程军平还积极参与研发祁红新品,像祁红仙针、祁红老茶、祁红紧压茶等,开创行业先河。他制作的祁红销往英、美、日、法等33个国家和地区,内销遍及各省市。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润思祁红作为唯一的祁红非遗制作技艺代表出席,程军平在现场进行展示。
  受命于行业低谷的“掌门人”
  “当我第一次走进制茶车间,立刻被祁红茶香深深吸引,一辈子都难以忘记。”与“茶二代”程军平不同的是,另一位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殷天霁,则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大学期间,他主攻茶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老贵池茶厂,专业化、知识化成就了他的祁红梦。
  在制茶车间,殷天霁随唐克忠、刘福寿等前辈学习制茶技术,从初制的萎凋、揉捻、发酵、烘焙,再到精制的
  12道主要工序,他全面研习。由于在温度、湿度和时长等细节把握到位,经过他精制的祁红制成率更高。在拼配和审评上,他能按照等级要求准确将来自不同产地、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茶叶拼配在一起,取长补短、显优隐次,让香气和汤色达到最佳。
  “后来,我到机关从事池州市的茶行业管理工作,等再回到老茶厂,已是祁红行业的低谷期。”殷天霁回忆说,当时,整个行业都充满着焦虑和失望,但他觉得不能让祁红断代了,一定要把祁红制作技艺传承下去。1999年,殷天霁临危受命,成为老贵池茶厂的“掌门人”。
  为应对欧盟的新要求,企业主动求变,建立了安徽省第一家有机茶专业合作社,加大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投入。在经营上,从一个纯粹的外贸型企业,开始以润思品牌为转向国内销售;在生产上,邀请老师傅和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培训;在产品上,研发了一系列新产品,适应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殷天霁对祁红的坚守以及销售策略的调整,让老贵池茶厂改制成功并存活下来。
  让祁红真香真味活态传承
  祁红因其香气独特,似花、似果、似蜜,国际上特别命名为“祁门香”,是世界唯一以地域名命名其香气类型的茶叶。
  用殷天霁的话来说,祁红滋味甘醇,中西兼容,雅俗共赏。早在上世纪初,祁红就风靡世界茶坛。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祁红一举夺得当年最高奖项“甲项大奖章”和两枚“金质奖章”。
  走进润思祁红老厂房,就能闻到这种独特的香气。“我们企业成立至今73年,没有一年停产,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得到了不间断的传承。”殷天霁自豪地说。
  2017年,润思祁红老厂房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2019年入选“国家工业遗产”。今年初,“润思”品牌入选第三批中华老字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润思老厂作为一个时代印记留存的肯定,更是对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祁门红茶走出国门、扬名四海的肯定。
  2022年9月,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省级非遗工坊”,殷天霁也更忙了。他深知企业传承的意义,常年在非遗传习所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叶从业者、爱好者进行祁红教学工作,并按照传统程序收徒传艺,目前3位嫡传弟子均成长为祁红行业的技术骨干。
  “在传承技艺的同时,老企业要解放思想,大胆运用新科技、新创意。”殷天霁对现代科技高度重视,任企业负责人后,在行业内第一家引入色选机,大力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积极开发红茶文创产品,让老品牌焕发新光彩。2016年,殷天霁被评为“中国红茶功勋人物”。
  采访中,记者深刻地感受到,润思祁红非遗传承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专业和热爱。正因为有了程军平、殷天霁这样的一批润思茶人,祁红才得以生存与发展。“祁红潜龙在渊,老厂的积淀加上对品质的把控,祁红的前景一定会非常美好。”殷天霁憧憬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