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11日
中共江南特委在石台血与火的战斗岁月(中)
□ 通讯员 黄家齐
在中共党史的长河中,中共江南特委在小河镇九步村马屋施村民组的战斗岁月,犹如一颗璀璨的红星,闪耀着不屈的革命光芒。
中共江南特委的建立和发展
1934年12月,方志敏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在黄山东麓的谭家桥战斗失利后,为保存有生力量,将北上抗日先遣队人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向赣东北苏区转移,在怀玉山遇挫后剩下的人员由粟裕将军带领向浙闽边区进发;另一部分继续留在江南皖赣边的贵秋东边区活动。中共皖赣特委和皖赣红军独立师原领导人周成龙、王丰庆、匡龙海等会同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来的余文先、江天辉等率领的几支红军队伍,与倪宝树、李伯钧带领的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余部,以及活动在当地的黄天贵、欧阳斌、江从新、倪南山会合,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党的组织,扩大红军队伍。
1935年4月,经党组织决定,匡龙海、江天辉率一部分红军部队到江西的都昌、湖口、鄱阳、彭泽等县开辟新的苏区,以便与贵秋东边区根据地南北呼应。
1935年6月上旬,在闽浙赣省委常委、保卫局长滕国荣的帮助下,中共江南特委在秋浦县洋湖镇高山顶上的石门口洪家成立。原打算江南特委所辖包括安徽省的贵秋东祁四个位于长江以南的县和江西省都湖鄱彭四个也位于长江以南的县,但因战争阻隔,匡龙海无法及时赶回贵秋东边区参加会议,且对都湖鄱彭四县的革命形势发展情况一时无法了解清楚,所以江南特委只能在贵秋东祁四个县的基础上先成立。特委委员由周成龙、王丰庆、余文先、黄天贵、何少奇五人组成,后又增加了欧阳斌、倪南山、江从新、江小妹四人为特委委员,周成龙被推选为特委书记。
江南特委为抓好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对原有的党组织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取消了贵秋东中心县委和祁秋贵中心县委,新成立了贵秋、贵东、贵祁三个县委,分别由余文先、黄天贵、江寿康(后为黄国太)任县委书记。贵秋县委机关设在高山的谢家畈,贵东县委机关设在青峰岭,贵祁县委机关设在祁门县的砚台石。
在紧张的斗争中,江南特委十分注重加强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1935年7至8月间,江南特委分别在高山石门口洪家和马屋施举办了两期党员、干部培训班,特委的几位负责同志轮流担任主讲,主要讲述党的纲领、党的建设、支部工作、群众工作、白区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以及《土地分配法》《婚姻法》等有关政策,并亲自谱写和教唱《革命歌》《劝郎当红军》《妇女自由歌》等充满战斗激情的歌曲。培训班共为贵秋东地区培训党员、干部200多人。10月间,少共江南特委书记何少奇又在马屋施举办了团干部训练班,时间近一个月,参加学习的青年干部有20多人。这期训练班开设有政治课、军事课等,何少奇请特委领导给学员讲党的十大纲领,讲形势,讲对敌作战的战略战术。
中共江南特委迁入马屋施
1935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中共江南特委领导贵池、秋浦、东流、祁门几个县同时举行武装暴动,又称中秋暴动,取得了空前胜利,红色区域迅速扩大,革命力量迅速增加。中秋暴动前后,是当地革命根据地大发展的全盛时期。暴动的前期和后期,中共江南特委、江南特区苏维埃政府、江南红军独立团等领导机关和一些下属部门,先后迁到地势较平坦的马屋施办公,机关工作人员和干部家属随之有所增加。有一期正在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刚开班不久,学员们也从高山经过北山再迁到马屋施续办。
中共江南特委机关迁入马屋施后,家家户户都住有红军。特委周成龙、余文先、王丰庆、欧阳斌等主要领导人都住在黄云龙家中。黄云龙是当地早期党员,又是红军人员,对革命工作热情很高,对特委工作支持很大。虽然黄云龙家房子不大,但周成龙考虑到住他家开会、办公等保密工作有保障,而且黄云龙有文化,字又写得好,平时可以帮助特委抄写文件,开会时可以做记录员。黄云龙为了方便特委领导人工作,让出家中所有房间,全家老小都搬到小阁楼上打地铺。
中共江南特委在马屋施主要从事的革命工作有:一是组织策划附近几个县的农民武装暴动,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扩大革命根据地;二是培养县区乡干部、军事干部及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为江南各地输送和充实革命骨干力量;三是开展肃反运动;四是进行以防御性为主的军事斗争。
中共江南特委机关迁到马屋施后,召开了第一次全地区党团干部扩大(区级)会议,主要研究配备各级领导班子、健全群众组织、制订出击计划、扩大红色区域等事项。这次会上配备了各级领导班子,讨论了各种群众组织工作,规定了不同年龄段的组织划分。不久,又召开了第二次全区性干部扩大会议,布置土地改革工作,决定以“土改分配委员会”为土改权力机构,并从各级党委、苏维埃政府和贫农团中抽调有经验的干部组成土改工作队。土地分配委员会掌握着土地的管理、丈量和分配的一切大权,执行土地没收政策及分配原则。在土地分配中,干部只可掌握政策,不可包办代替,一切让群众动手。农民分得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而地主则仇恨入骨,一场革命与反革命、围剿与反围剿的殊死斗争激烈展开。
在江南特委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克服重重困难,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歼灭了周围的地主武装。在奇袭洋湖保安队、三战九都之敌、袭击栗阳街敌人、全歼殷家汇的敌自卫团、围攻牌楼竹塘围子等战役中,消灭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
党领导的军事武装队伍
中共江南特委成立后,统一了军事组织和指挥,将活动在皖赣边区的三支红军队伍,即长江游击大队、皖赣游击大队和皖赣红军独立师部分人员共570多人,整编为江南红军独立团。团长为杨艳溪,政委为王丰庆,参谋长为杨春标。住在马屋施的江南红军独立团机关,在大门上方悬挂“赤化江南”横匾,两边对联是“拥护苏维埃政府,巩固苏区根据地”。江南红军独立团大部分人员,住在马屋施周边的各村庄,每人配备有枪支,并有轻机枪4挺。
在中共江南特委的统一领导下,当地群众革命热情高涨,在特委“拿起武器,武装保卫根据地”的号召下,许多青壮年踊跃参加江南红军独立团。贵秋、贵东、贵祁三县都成立了游击大队,各区、乡、村都有游击队、赤卫队、梭镖队、农民团等不同名称的武装组织,连妇女、老人、小孩都参加到保卫根据地的队伍中。为了发展地方武装,有效地与反动武装作斗争,特委又从独立团中抽调50余人,作为军事骨干分配到贵秋、贵东、贵祁三县游击大队中,归各县委领导,统称江南红军第一、第二、第三游击大队。这三个游击大队发展很快,在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江南红军独立团的指战员们英勇杀敌,南北转战,用生命和鲜血守护红色根据地。他们把反围剿斗争中运用的战略战术,灵活地运用到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中。
在中共党史的长河中,中共江南特委在小河镇九步村马屋施村民组的战斗岁月,犹如一颗璀璨的红星,闪耀着不屈的革命光芒。
中共江南特委的建立和发展
1934年12月,方志敏率领北上抗日先遣队在黄山东麓的谭家桥战斗失利后,为保存有生力量,将北上抗日先遣队人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向赣东北苏区转移,在怀玉山遇挫后剩下的人员由粟裕将军带领向浙闽边区进发;另一部分继续留在江南皖赣边的贵秋东边区活动。中共皖赣特委和皖赣红军独立师原领导人周成龙、王丰庆、匡龙海等会同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来的余文先、江天辉等率领的几支红军队伍,与倪宝树、李伯钧带领的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余部,以及活动在当地的黄天贵、欧阳斌、江从新、倪南山会合,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党的组织,扩大红军队伍。
1935年4月,经党组织决定,匡龙海、江天辉率一部分红军部队到江西的都昌、湖口、鄱阳、彭泽等县开辟新的苏区,以便与贵秋东边区根据地南北呼应。
1935年6月上旬,在闽浙赣省委常委、保卫局长滕国荣的帮助下,中共江南特委在秋浦县洋湖镇高山顶上的石门口洪家成立。原打算江南特委所辖包括安徽省的贵秋东祁四个位于长江以南的县和江西省都湖鄱彭四个也位于长江以南的县,但因战争阻隔,匡龙海无法及时赶回贵秋东边区参加会议,且对都湖鄱彭四县的革命形势发展情况一时无法了解清楚,所以江南特委只能在贵秋东祁四个县的基础上先成立。特委委员由周成龙、王丰庆、余文先、黄天贵、何少奇五人组成,后又增加了欧阳斌、倪南山、江从新、江小妹四人为特委委员,周成龙被推选为特委书记。
江南特委为抓好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对原有的党组织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取消了贵秋东中心县委和祁秋贵中心县委,新成立了贵秋、贵东、贵祁三个县委,分别由余文先、黄天贵、江寿康(后为黄国太)任县委书记。贵秋县委机关设在高山的谢家畈,贵东县委机关设在青峰岭,贵祁县委机关设在祁门县的砚台石。
在紧张的斗争中,江南特委十分注重加强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1935年7至8月间,江南特委分别在高山石门口洪家和马屋施举办了两期党员、干部培训班,特委的几位负责同志轮流担任主讲,主要讲述党的纲领、党的建设、支部工作、群众工作、白区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以及《土地分配法》《婚姻法》等有关政策,并亲自谱写和教唱《革命歌》《劝郎当红军》《妇女自由歌》等充满战斗激情的歌曲。培训班共为贵秋东地区培训党员、干部200多人。10月间,少共江南特委书记何少奇又在马屋施举办了团干部训练班,时间近一个月,参加学习的青年干部有20多人。这期训练班开设有政治课、军事课等,何少奇请特委领导给学员讲党的十大纲领,讲形势,讲对敌作战的战略战术。
中共江南特委迁入马屋施
1935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中共江南特委领导贵池、秋浦、东流、祁门几个县同时举行武装暴动,又称中秋暴动,取得了空前胜利,红色区域迅速扩大,革命力量迅速增加。中秋暴动前后,是当地革命根据地大发展的全盛时期。暴动的前期和后期,中共江南特委、江南特区苏维埃政府、江南红军独立团等领导机关和一些下属部门,先后迁到地势较平坦的马屋施办公,机关工作人员和干部家属随之有所增加。有一期正在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刚开班不久,学员们也从高山经过北山再迁到马屋施续办。
中共江南特委机关迁入马屋施后,家家户户都住有红军。特委周成龙、余文先、王丰庆、欧阳斌等主要领导人都住在黄云龙家中。黄云龙是当地早期党员,又是红军人员,对革命工作热情很高,对特委工作支持很大。虽然黄云龙家房子不大,但周成龙考虑到住他家开会、办公等保密工作有保障,而且黄云龙有文化,字又写得好,平时可以帮助特委抄写文件,开会时可以做记录员。黄云龙为了方便特委领导人工作,让出家中所有房间,全家老小都搬到小阁楼上打地铺。
中共江南特委在马屋施主要从事的革命工作有:一是组织策划附近几个县的农民武装暴动,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扩大革命根据地;二是培养县区乡干部、军事干部及农民运动的领导人,为江南各地输送和充实革命骨干力量;三是开展肃反运动;四是进行以防御性为主的军事斗争。
中共江南特委机关迁到马屋施后,召开了第一次全地区党团干部扩大(区级)会议,主要研究配备各级领导班子、健全群众组织、制订出击计划、扩大红色区域等事项。这次会上配备了各级领导班子,讨论了各种群众组织工作,规定了不同年龄段的组织划分。不久,又召开了第二次全区性干部扩大会议,布置土地改革工作,决定以“土改分配委员会”为土改权力机构,并从各级党委、苏维埃政府和贫农团中抽调有经验的干部组成土改工作队。土地分配委员会掌握着土地的管理、丈量和分配的一切大权,执行土地没收政策及分配原则。在土地分配中,干部只可掌握政策,不可包办代替,一切让群众动手。农民分得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而地主则仇恨入骨,一场革命与反革命、围剿与反围剿的殊死斗争激烈展开。
在江南特委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克服重重困难,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歼灭了周围的地主武装。在奇袭洋湖保安队、三战九都之敌、袭击栗阳街敌人、全歼殷家汇的敌自卫团、围攻牌楼竹塘围子等战役中,消灭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
党领导的军事武装队伍
中共江南特委成立后,统一了军事组织和指挥,将活动在皖赣边区的三支红军队伍,即长江游击大队、皖赣游击大队和皖赣红军独立师部分人员共570多人,整编为江南红军独立团。团长为杨艳溪,政委为王丰庆,参谋长为杨春标。住在马屋施的江南红军独立团机关,在大门上方悬挂“赤化江南”横匾,两边对联是“拥护苏维埃政府,巩固苏区根据地”。江南红军独立团大部分人员,住在马屋施周边的各村庄,每人配备有枪支,并有轻机枪4挺。
在中共江南特委的统一领导下,当地群众革命热情高涨,在特委“拿起武器,武装保卫根据地”的号召下,许多青壮年踊跃参加江南红军独立团。贵秋、贵东、贵祁三县都成立了游击大队,各区、乡、村都有游击队、赤卫队、梭镖队、农民团等不同名称的武装组织,连妇女、老人、小孩都参加到保卫根据地的队伍中。为了发展地方武装,有效地与反动武装作斗争,特委又从独立团中抽调50余人,作为军事骨干分配到贵秋、贵东、贵祁三县游击大队中,归各县委领导,统称江南红军第一、第二、第三游击大队。这三个游击大队发展很快,在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江南红军独立团的指战员们英勇杀敌,南北转战,用生命和鲜血守护红色根据地。他们把反围剿斗争中运用的战略战术,灵活地运用到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