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3日
漕东村:追“青”逐“绿” 向美而行
  □ 记者 汪玉
  冬日的暖阳透过东至县香隅镇漕东村香隅河畔的小树林,斑驳的光影与新铺设的人行石板路、碧绿的草坪相互映衬,柏油路边停车场的砖格间青草探出头来,呈现出一派纯净而宁静的画卷。
  “以前这片小树林脏乱差,气味难闻,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正在陪家人漫步赏景的村民陈杰年感慨道,“改造后,环境焕然一新,不仅具备城市公园的洁净与精致,还保留了乡村风光的自然韵味。”
  漕东村第二党支部书记王胜俐向记者介绍,这里毗邻庞村中心村,周边居住着三个居民组,过去,村民们在建房时将大量建筑垃圾倾倒在河边,久而久之,这片树林逐渐变成了一片垃圾场,成了滨河沿线的一个“污点”。
  “今年初,我们投资120万元修建了滨河步道,在对河道进行清淤和疏浚的同时,重点清理了这片树林中的垃圾,并将其改造成一处休闲公园。”徜徉在香隅河畔,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鸟儿在枝头鸣啼,鱼儿在河里畅游,目之所及皆是风景。
  在香隅河畔漕东段的农田旁,一片草地被巧妙地划分成几个不同大小的区域,草地下方隐藏着一套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井、调节提升池、沉淀池和清水池等设施。这个刚竣工的庞村中心村美丽乡村污水处理项目,铺设了5526米的污水主管网和5790米的接户管,并为150户农户修建了砖砌式化粪池 。“以这里为中心,我们逆向铺设污水主管网,连接到每家农户的化粪池,确保村民家中产生的污水不再横流于地面。”王胜俐说,现在所有农户的生活污水都被引流至污水处理站,经过一系列处理工序后,最终变成可供灌溉使用的清水。
  从河流到村庄,从田野到农家,从“面子”到“里子”,漕东村人居环境实现全方位“蜕变”。
  漕东村紧扣景美、村净、人和等宜居要素,结合中心村环境整治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庭院,对主干道沿线的房屋进行风貌管控,提升美丽乡村的整体“颜值”。同时,围绕村容村貌提升、垃圾分类、乡风文明等内容,建立漕东村家庭文明档案,打造道德积分超市,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务管理、人居环境改造、村容村貌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精致的农家小院里欢歌笑语;种植园中,工人们来回穿梭;一站式培训基地内,来自各地的学员交流互动……踏入村庄,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随着村里环境的改善,来村里旅游观光、参加培训研学的外地人越来越多,还时有外省的团队过来。”王胜俐自豪地说。
  2023年,漕东村被列入安徽省乡村干部实训基地创建目录,并被评为全省五个一档实训基地之一。于是,漕东村重点围绕红色教育、农村改革、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课题,整合高标稻田研学基地、溪流主题体验团建基地等资源,配套服务乡村干部培训、中小学全体系研学及劳动教育、企业团建及社会团体研学等活动,全力打造一站式培训基地,实现年培训收入近100万元。
  近年来,漕东村主动适应新形势,聚焦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目标,按照“农旅一体化、产品生态化、产业覆盖化”的思路,发展水稻、油菜、黄桃、翠冠梨、葡萄等1200多亩特色农业,建设葡萄园、桃园、梨园等多个产业基地。现有农业公司1家、合作社5家、休闲采摘园3家、垂钓园1家及家庭农场2家,2023年带动2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70万元。
  追“青”逐“绿”,向美而行。如今的漕东村,宜居宜业更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