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7日
门外忽望月
深夜晚归,进小区时,不经意抬头,撞见了悬在高远处的月亮。
好久没有见过那么薄、那么透的月亮了。薄薄的一片,像是别在夜空里的徽章。油黄黄的一枚,像是温润千年的松脂琥珀。月光如水,它用一种调和过的平均把万物平均主义了,让它们没了自己的颜色,没了自己的形状,没了自己的姿态,一切都浸在漫流的迷茫里,像一幅沉静和谐的水墨画。
一缕云影穿过月亮,惊动了不知躲在哪里的一线虫鸣,夜在那一刻似乎有了心跳,柔情起来。仔细望月,只觉得月亮也被惊了一下,微微有些晃动,像是与夜呢喃。
月光清照,隐隐漫流,这是月亮的清泪,被风研磨成最细的分子,透过汗毛渗入皮肤。就这样,月亮把清凉的内质不动声色地透进人的身体里,化在人的感受里,融进诗词歌赋里,幻化为一种符号,标记成一种内涵。
任由月光撩拨,我的思绪从此时此刻溯流到久远的过去,又从久远的过去漫回到此时此刻。有谁懂得我此刻的幸福!跨越近千年的时空阻隔,我竟在这样一个晚归的深夜偶得了苏轼的生命感受。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总是匆匆走出家门,再匆匆赶回家,疲惫不堪。门是一道阻隔,门里面是生活,门外面是生存。“生存”把人的精力榨取殆尽,留给“生活”的只剩一具坍塌的躯体,于是,生活不再是生活,它滑入“生存”的领地。可是,有谁留意,生活一直把自己弥漫在角角落落,它无处不在,只等有缘人把它摄入眼里,放进心里。它会许下一场美的盛宴,静的礼赞,许一次“夜阑风静縠纹平”的心灵之约。生活里不是只有勃发进取的,不是只有焦虑疲惫的,还有头顶的月亮,江边的风声,以及那一叶单薄却任性的小舟。
月亮渐渐下移,夜色愈发浓郁,空气似被冰冻过,凉意沁人,还带着湿润的毛边,似乎伸出手来一握,就能抓住一把水汽。花坛里,不知谁种下的向日葵至今还艰难举着花盘,那么吃力,那么坚定,就好像与月亮遥相呼应似的。我走过去,扶住花盘,抠出几粒瓜子,清鲜扑鼻而来,那是最原始的生气,是草木的味道。我嗑开一粒,吐出壳,咀嚼瓜子仁。那仁是那么嫩,那么鲜,它凝聚了向日葵一生的心血,是它所有生命姿态的升华。它的仁有一股浓浓的生味,生味的边缘有浅浅的微甘,微甘后面还带出一丝薄薄的苦。
这粒种子本应遇见火,蜕变成喷香的炒瓜子,鲜活人单调寂寞的生活。此时,我小小的一个动作,就稍稍扭转了它的生命轨迹,让它走出了千篇一律的剧本,有了一点不同。我把它吃掉了,它的生命就结束了。所有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而存在的生物,其生命都是短暂的。可是,它本来应该落于泥土之中,在来年春天生根发芽,长成另一株向日葵,它是承载生命的天使啊。我突然想起了蒋勋对善的理解,每一粒种子都是为了完成生命而存在的。这粒种子有个崇高的名字叫“仁”。是啊,不管是花生仁还是核杏仁,每一种“仁”里都包含着大自然最高等级的善意——希望生命能实现自我完成。
望着月影里微微颤动的向日葵花盘,它修长的脖颈垂出好看的弧度,那是它对土地的向往,是它对土地的深情告白。
我总是迷恋“远方”,觉得美与善只存在于遥远陌生的地方,存在于伟大崇高之处,然后不停地攀登,不停地拔节生长,妄图触摸到美与善的枝骨,并为自己能独享它们而暗自窃喜。然而,这晚我才懂得,它们就在身边,在一枝一叶里,在一草一木里,在一片月色里,在一粒种子里,也在我的心里!
或许我们每个人在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的时候,都应该在门口停一停,抬头望望月,腾出片刻的闲,望见自然早就馈赠给我们的礼物。
好久没有见过那么薄、那么透的月亮了。薄薄的一片,像是别在夜空里的徽章。油黄黄的一枚,像是温润千年的松脂琥珀。月光如水,它用一种调和过的平均把万物平均主义了,让它们没了自己的颜色,没了自己的形状,没了自己的姿态,一切都浸在漫流的迷茫里,像一幅沉静和谐的水墨画。
一缕云影穿过月亮,惊动了不知躲在哪里的一线虫鸣,夜在那一刻似乎有了心跳,柔情起来。仔细望月,只觉得月亮也被惊了一下,微微有些晃动,像是与夜呢喃。
月光清照,隐隐漫流,这是月亮的清泪,被风研磨成最细的分子,透过汗毛渗入皮肤。就这样,月亮把清凉的内质不动声色地透进人的身体里,化在人的感受里,融进诗词歌赋里,幻化为一种符号,标记成一种内涵。
任由月光撩拨,我的思绪从此时此刻溯流到久远的过去,又从久远的过去漫回到此时此刻。有谁懂得我此刻的幸福!跨越近千年的时空阻隔,我竟在这样一个晚归的深夜偶得了苏轼的生命感受。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总是匆匆走出家门,再匆匆赶回家,疲惫不堪。门是一道阻隔,门里面是生活,门外面是生存。“生存”把人的精力榨取殆尽,留给“生活”的只剩一具坍塌的躯体,于是,生活不再是生活,它滑入“生存”的领地。可是,有谁留意,生活一直把自己弥漫在角角落落,它无处不在,只等有缘人把它摄入眼里,放进心里。它会许下一场美的盛宴,静的礼赞,许一次“夜阑风静縠纹平”的心灵之约。生活里不是只有勃发进取的,不是只有焦虑疲惫的,还有头顶的月亮,江边的风声,以及那一叶单薄却任性的小舟。
月亮渐渐下移,夜色愈发浓郁,空气似被冰冻过,凉意沁人,还带着湿润的毛边,似乎伸出手来一握,就能抓住一把水汽。花坛里,不知谁种下的向日葵至今还艰难举着花盘,那么吃力,那么坚定,就好像与月亮遥相呼应似的。我走过去,扶住花盘,抠出几粒瓜子,清鲜扑鼻而来,那是最原始的生气,是草木的味道。我嗑开一粒,吐出壳,咀嚼瓜子仁。那仁是那么嫩,那么鲜,它凝聚了向日葵一生的心血,是它所有生命姿态的升华。它的仁有一股浓浓的生味,生味的边缘有浅浅的微甘,微甘后面还带出一丝薄薄的苦。
这粒种子本应遇见火,蜕变成喷香的炒瓜子,鲜活人单调寂寞的生活。此时,我小小的一个动作,就稍稍扭转了它的生命轨迹,让它走出了千篇一律的剧本,有了一点不同。我把它吃掉了,它的生命就结束了。所有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而存在的生物,其生命都是短暂的。可是,它本来应该落于泥土之中,在来年春天生根发芽,长成另一株向日葵,它是承载生命的天使啊。我突然想起了蒋勋对善的理解,每一粒种子都是为了完成生命而存在的。这粒种子有个崇高的名字叫“仁”。是啊,不管是花生仁还是核杏仁,每一种“仁”里都包含着大自然最高等级的善意——希望生命能实现自我完成。
望着月影里微微颤动的向日葵花盘,它修长的脖颈垂出好看的弧度,那是它对土地的向往,是它对土地的深情告白。
我总是迷恋“远方”,觉得美与善只存在于遥远陌生的地方,存在于伟大崇高之处,然后不停地攀登,不停地拔节生长,妄图触摸到美与善的枝骨,并为自己能独享它们而暗自窃喜。然而,这晚我才懂得,它们就在身边,在一枝一叶里,在一草一木里,在一片月色里,在一粒种子里,也在我的心里!
或许我们每个人在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的时候,都应该在门口停一停,抬头望望月,腾出片刻的闲,望见自然早就馈赠给我们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