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02日
程志平:让民俗文化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 记者 张艺楠
  “党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2024年12月30日下午,东至县尧渡镇梅林社区的党员活动室内,市人大代表、东至县委党校高级讲师程志平正在为社区的党员干部、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程老师常来我们社区宣讲,讲授的内容既有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也有我们关注的民生政策举措,听后深受启发,帮助我们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工作能力,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尧渡镇梅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丽君表示。
  今年39岁的程志平,2019年进入东至县委党校工作,2022年当选为市五届人大代表。在讲好党的故事、传播好党的声音的同时,他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积极建言献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理论宣讲和日常授课不同,前者更像是一门讲道理的艺术,要想所讲的内容被听众所接受,就必须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准确、讲明白、讲透彻。”为此,程志平勤奋学习、苦练内功,收集大量鲜活案例,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程志平围绕中心工作,深入有关部门、乡镇、农村、园区、“两新”组织等掌握第一手资料,先后撰写《关于推进我县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关于更好发挥红色资源在我市干部教育中作用建议》等一批咨政报告,多次获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2024年4月,东至县非遗茶韵嘉年华活动在龙泉镇河溪茶场举办,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茶文化爱好者、旅游业内人士,实地感受东至非遗文化的魅力。开展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挖掘整理包括传统民俗、传统技艺在内的88项文化元素,开发高山麻饼、六兽安康茶等民俗产品……2024年以来,东至县在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发展民宿文化业态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效离不开程志平对大力发展民俗经济的呼吁。
  自担任市人大代表以来,乡村振兴一直是程志平关注的课题,先后提出《关于大力发展民俗经济助力我县乡村振兴的建议》《关于打造我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我在调研中发现,东至作为民俗文化大县,尽管各地可利用可开发的民俗资源比较丰厚,但普遍存在民俗文化和经济发展‘两张皮’现象,民俗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为此,程志平多次走访调研、查阅相关材料,并在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大力发展民俗经济助力我县乡村振兴的建议》,建议从县级层面上,尽快明确民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培育独具特色的民俗经济发展新业态,探索建立民俗资源深度挖掘转化机制,制定出台发展民俗经济的政策等,让民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该建议提出后,引起东至县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部分建议措施已被采纳并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前,我们打造了一系列充满地方特色的民俗旅游路线,并成功打造了东至县祁源茶厂等民俗文化基地,利用当地的民俗产业资源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2024年,我们还对东流老街等3条街道进行改造升级,提升老街接待能力,带动文旅产业和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东至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程志平还积极响应“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访民意,聚焦推动燃气下乡、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10余件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更好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贡献力量。
  2025年市“两会”召开在即,程志平正围绕“居家养老”这一主题,广泛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不仅是每个家庭的幸福基石,也是社会的基本责任。当前,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初见成效,但仍存在工作短板。我建议在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多渠道养老服务。”程志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