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02日
“调解+”模式绘就基层治理好“枫”景
  □通讯员施诚
  “之前和邻居因为地块产生矛盾,这次请调解员过来,公平公正地化解了我们心里的‘疙瘩’,大家都很高兴。”东至县花园乡花园村村民檀庆泽欣慰地说。日前,花园村党支部书记、红星评理室调解员金孝杰在群众家门口了解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劝解后,双方当事人相视而笑、握手言和。
  据了解,花园乡将红星评理室作为开展诉前调解家事纠纷的主要阵地,通过选派或选聘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调解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和法律顾问担任特邀调解员,与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形成合力,将村民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我们通过推广‘红星工作法’,建立红星评理室,成立红星评理队,组建‘红星特色网格’,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努力实现乡村善治的目标。”花园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操小军说。
  村级组织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党和政府联系村民群众的桥梁纽带。花园乡在总结“红星工作法”经验基础上,建立健全党建引领网格运行机制,推动“党建+网格+乡村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在花园乡双河村,“河风习习”志愿服务队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入户走访,重点围绕村里的“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开展政策宣讲、敬老助残、卫生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热心肠”,维护乡村和谐稳定。
  “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独居老人居多,为打通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双河村于2023年5月成立‘河风习习’志愿服务队,主要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志愿者等19人组成。”花园乡双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梁超介绍,志愿服务队聚焦群众需求,实行“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接单、群众评单”闭环服务模式,让外出的村民安心、在家的村民暖心。
  近年来,花园乡通过整合党建、政法、综治、应急、志愿服务等各类网格,形成“一网整合”基层治理局面,建立基层网格110个,常态化开展党员服务活动254次,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优势。
  提供矛盾调解、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司法救助……2024年3月,东至县公安局在花园乡挂牌成立了“一站式”矛盾调处中心——“东至县老司调解室”,凭借“老司”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调解经验,迅速成为当地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阵地。
  “我提炼了‘用心、用情、用理、用法’——‘四用’工作法,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老司调解室负责人司新国介绍,他曾任花园乡派出所所长,有着26年的公安工作经验,自调解室成立以来,已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2起,其中包括15起历史遗留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由原派出所所长牵头成立‘老司调解室’,选聘村级‘五老’人员、乡贤能人等参与,对跨领域、跨行业、跨行政村历史遗留类矛盾纠纷进行集中攻坚,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操小军说。
  东至县社会治理中心正式揭牌启用,把民意诉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东至县司法局充分发挥“百姓评理说事点”平台作用,推动乡镇设立特色调解工作室;香隅镇打造“‘荷’气香隅”基层治理品牌,创新“333”工作法;大渡口镇通过办实“关键小事”、建强“党群阵地”、构建“幸福邻里”等举措,将城市社区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近年来,东至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创新“调解+”模式作为重要抓手,在实现案结事了的基础上,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绘就基层治理好“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