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07日
池州鳜鱼“游”向全国
□ 记者 陈淑芬
“我们家的鱼产自‘中国鳜鱼之乡’池州,每条鱼都是古法腌制、真空包装… … ”元旦过后,新春的氛围愈加浓厚,走进池州市池一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放式的电商直播间里,直播人员细致地向消费者介绍鳜鱼产品。另一边的成品车间内,工人们有序进行着分拣作业。
“目前我们每年仅线上销售额就达2000多万元,2024年的总销量提升了30%左右。”该公司负责人陈年告诉记者,2024年,他们不仅研发了冰鲜鱼、调理鱼、腌制鱼、风干鱼等品类,还推出了一款可用于八大菜系的“一条不臭的臭鳜鱼”,并在江苏等地大力推广。当前,公司新建的集工业旅游、产学研基地、智能制造为一体的全新6.0超级鳜鱼加工厂静待启用,“新厂旧厂优势互补,相信未来我们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高,销售额还会继续攀升。”
陈年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源于池州鳜鱼产业良好发展态势,而这背后,离不开政协委员们的建言助力。作为全市农业特色优质产业,鳜鱼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以来,围绕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政协委员们积极献计献策,一条条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社情民意信息纷纷涌现:“扩大秋浦花鳜养殖规模,打造集技术研究、苗种繁育、饵料鱼配套、初深加工、冷链物流等完整产业链。”“大力培育鳜鱼加工企业,面向长三角市场开展咸鲜甜类鳜鱼产品加工,培育具有影响力的鳜鱼交易平台。”“通过抖音平台、农交会、渔博会等途径推广‘池州鳜鱼'‘徽州臭鳜鱼'等区域公用品牌。”……
这些社情民意为我市鳜鱼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2024年,我市相关部门依托“中国鳜鱼之乡”品牌优势,多次深入鳜鱼养殖基地和加工企业调研交流,积极引导鳜鱼龙头企业与重点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在扩大鳜鱼养殖规模和加工能力的基础上,探索鳜鱼饲料养殖、陆基圆桶养殖、稻鳜联作、鳜鱼秋繁等新模式,助推全市鳜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品牌化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市鳜鱼养殖面积4.3万亩,同比增长7.5%;养殖产量达1.1万吨,同比增长10%;总产值达15亿元,同比增长50%。
“现在我们养鱼都用上数字化辅助设备了!比如说这个水里的探头,能够实时监测水质,帮助我们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在东至县大联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鳜鱼养殖基地,公司总经理杨万友兴奋地介绍道,该基地大力推行饲料养殖,年产量可达10万斤左右,产值约300万元。同样感到振奋的还有安徽鳜之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元元。近年来,我市开发“鳜鱼贷”产品,创新推出农产品仓单质押商业金融模式,以缓解企业集中采购期资金压力,“‘鳜鱼贷’用起来特别方便,帮我节省了一大笔成本。”杨元元说。
在贵池区秋江街道、牛头山镇,东至县大渡口镇和青阳县新河镇等地建设鳜鱼池塘养殖核心示范区6500亩,开展鳜鱼生态养殖示范试验和技术推广;相继建设池州一绝、大富大鳜、盈盛家庭农场、童埠水产种业等大规格鳜鱼苗种繁育基地750亩,年繁育能力达8000万尾;现有鳜鱼加工企业7家,年加工量5000吨,年产值5亿元……池州鳜鱼产业发展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正如市政协委员吴敏在《关于品牌赋能推动我省鳜鱼全产业链发展的建议》中所期盼的——“走出一条‘优种、优鱼、优品牌'的新型鳜鱼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如今,池州这条“鱼”不仅“游”出了秋浦河、“游”出了长江,还“游”出了一条由苗种繁育、商品鱼养殖、产品加工销售等组成的全鱼产业链,产品畅销国内外。
“ 2025年,我们将继续从鳜鱼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链条化、品牌化等五个方面,加强鳜鱼产业要素保障,着力实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谋划鳜鱼产业集群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池州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池州鳜鱼‘游’上万家餐桌。”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助理工程师朱成飞表示。
“我们家的鱼产自‘中国鳜鱼之乡’池州,每条鱼都是古法腌制、真空包装… … ”元旦过后,新春的氛围愈加浓厚,走进池州市池一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放式的电商直播间里,直播人员细致地向消费者介绍鳜鱼产品。另一边的成品车间内,工人们有序进行着分拣作业。
“目前我们每年仅线上销售额就达2000多万元,2024年的总销量提升了30%左右。”该公司负责人陈年告诉记者,2024年,他们不仅研发了冰鲜鱼、调理鱼、腌制鱼、风干鱼等品类,还推出了一款可用于八大菜系的“一条不臭的臭鳜鱼”,并在江苏等地大力推广。当前,公司新建的集工业旅游、产学研基地、智能制造为一体的全新6.0超级鳜鱼加工厂静待启用,“新厂旧厂优势互补,相信未来我们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高,销售额还会继续攀升。”
陈年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源于池州鳜鱼产业良好发展态势,而这背后,离不开政协委员们的建言助力。作为全市农业特色优质产业,鳜鱼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以来,围绕鳜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政协委员们积极献计献策,一条条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社情民意信息纷纷涌现:“扩大秋浦花鳜养殖规模,打造集技术研究、苗种繁育、饵料鱼配套、初深加工、冷链物流等完整产业链。”“大力培育鳜鱼加工企业,面向长三角市场开展咸鲜甜类鳜鱼产品加工,培育具有影响力的鳜鱼交易平台。”“通过抖音平台、农交会、渔博会等途径推广‘池州鳜鱼'‘徽州臭鳜鱼'等区域公用品牌。”……
这些社情民意为我市鳜鱼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2024年,我市相关部门依托“中国鳜鱼之乡”品牌优势,多次深入鳜鱼养殖基地和加工企业调研交流,积极引导鳜鱼龙头企业与重点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在扩大鳜鱼养殖规模和加工能力的基础上,探索鳜鱼饲料养殖、陆基圆桶养殖、稻鳜联作、鳜鱼秋繁等新模式,助推全市鳜鱼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品牌化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市鳜鱼养殖面积4.3万亩,同比增长7.5%;养殖产量达1.1万吨,同比增长10%;总产值达15亿元,同比增长50%。
“现在我们养鱼都用上数字化辅助设备了!比如说这个水里的探头,能够实时监测水质,帮助我们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在东至县大联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鳜鱼养殖基地,公司总经理杨万友兴奋地介绍道,该基地大力推行饲料养殖,年产量可达10万斤左右,产值约300万元。同样感到振奋的还有安徽鳜之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元元。近年来,我市开发“鳜鱼贷”产品,创新推出农产品仓单质押商业金融模式,以缓解企业集中采购期资金压力,“‘鳜鱼贷’用起来特别方便,帮我节省了一大笔成本。”杨元元说。
在贵池区秋江街道、牛头山镇,东至县大渡口镇和青阳县新河镇等地建设鳜鱼池塘养殖核心示范区6500亩,开展鳜鱼生态养殖示范试验和技术推广;相继建设池州一绝、大富大鳜、盈盛家庭农场、童埠水产种业等大规格鳜鱼苗种繁育基地750亩,年繁育能力达8000万尾;现有鳜鱼加工企业7家,年加工量5000吨,年产值5亿元……池州鳜鱼产业发展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正如市政协委员吴敏在《关于品牌赋能推动我省鳜鱼全产业链发展的建议》中所期盼的——“走出一条‘优种、优鱼、优品牌'的新型鳜鱼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如今,池州这条“鱼”不仅“游”出了秋浦河、“游”出了长江,还“游”出了一条由苗种繁育、商品鱼养殖、产品加工销售等组成的全鱼产业链,产品畅销国内外。
“ 2025年,我们将继续从鳜鱼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链条化、品牌化等五个方面,加强鳜鱼产业要素保障,着力实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谋划鳜鱼产业集群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池州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池州鳜鱼‘游’上万家餐桌。”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助理工程师朱成飞表示。